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傅斯年高度评价了某一历史事件,他指出:“这一事件是唤醒公众责任心的运动,是今后偌大的一个平民运动的最先一步。”该事件(     
A.有利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推翻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023-02-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图片(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复兴的探索B.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C.借鉴西方的优势D.经济工业化的思考
3 . 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     
A.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B.农民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
C.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D.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
4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A.使中华民族开始走向觉醒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革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D.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2023-02-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时代产生了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
2023-02-06更新 | 86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0-2011学年云南省元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使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B.使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理想D.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3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发刊词中强调,要引导青年到“活动”的路上,“要读指导怎样做事的那些书”“同时要做事”“把研究和行动连在一起并进,从实际的革命工作中求进步”。这说明当时(       
A.知识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中共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C.科学与民主观念深入人心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8 .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护国战争
9 . 1919年5月《新申报》的“号外”有“今日各校学生游街”     “声明不认二十一款……撤回赴欧和会专使”等内容。这张“号外”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10 . 1920年,陈独秀撰文指出: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工资约8元……工人剩余工值都被资本家——股东用红利的名义抢夺去了。他进而提出“赶快实行八小时制,为穷苦的工人谋点教育”,要“由个人的工业主义进步到社会的工业主义”。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阵营出现集体转向B.建立“劳工社会”成为国人共识
C.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D.“扶助农工”主张推动社会进步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