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从口号看百年党史

重温中国共产党一百年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学习党史的方式之一。


(1)请将下列代表历史事件的字母与时间轴上表示年代的数字相匹配。   

A. 渡江战役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长征                    

D. 百团大战             E.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F. 建立红色政权

G. 南昌起义             H. 中共七大                                     I. 解放战争进入反攻

J. 改定新约运动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著名口号

1921~1926年

(1) “中国共产党万岁”

(2) “打倒军阀, 打倒(除) 列强”

1927~1936年

(1)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2) “工农武装割据”

(3) “停止内哉”“争取民主”“实现抗战”

1937~1949年

(1) “兵民是胜利之本”

(2) “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

1949~1956年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 “****, 保家卫国”

(3)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56~1977年

(1)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2) “阶级斗争为纲”

(3) “两个凡是”

1978年以来

(1)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2) “一国两制”“改革开放”

(3) “发展才是硬道理”

(4)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保家卫国”、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三个口号分别对应什么历史事件?   
(3)1949~1956年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4)结合上述口号,概括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的认识。
2024-03-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画中人

材料一:马星驰,回族,民国漫画家。1873年出生于山东济宁,18岁离家后,在南京、上海以卖画为生,21岁孑身赴粤。

(1)判断下列对马星驰21岁前人生经历的推论,合理的填涂A,不合理的填涂B。
①马星驰年幼时,周围人说起山东第一家官办近代军工企业成立的消息(     )
②马星驰可能目睹了清末的改革,痛感政权掌握在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     )
③因听闻《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痛心疾首的马星驰孑身赴粤投身革命(     )

材料二:赴粤后的马星驰,曾追随孙中山先生流亡海外十余年,1910年回国后致力于漫画创作,以下是其代表作品:

(2)就画面内容看,马星驰在回国后,关注的主要领域当是(     )(三选)
A.列强侵略中国之手段B.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C.乱象丛生的民国政坛
D.民众日常的衣食住行E.民间疾苦及斗争成效F.各路军阀的军事实力

材料三:1925年前后,马星驰因绘制了一幅题为《国联靠不住》的漫画而遭到当局通缉,他不得不逃离上海,辗转回到家乡济宁。

(3)观乎后事,马星驰对国际联盟(国联)的评价可谓“一语成谶”。结合所学,指出国联“靠不住”的表现及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物身份、立场与经历的角度简要评述马星驰。
2024-01-12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2021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馆,按照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共分为四个部分,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宣传展示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光辉历史。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展品归入相应的展览。

A.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提纲

B.党的七大投票箱

   

C.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印章

   

D.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

第四笔记本手稿

   

E.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的党旗

   

F.1958年试制成功的中国

第一辆“东风”牌轿车

G.“奋斗者”号万米

载人潜水器模型

H.1980年颁发的第一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2.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为何要收藏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马克思为《资本论》所做的资料积累)第四笔记本手稿?
3.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单选)
A.井冈山B.瑞金C.陕甘宁D.东北
4.综合所学,请你为上述展览另外再推荐一个重要文物或者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场景的复原景观,并说明推荐理由
2024-01-12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社会改造成为近代中国的时代呼声,其主要理念经历了从“群学”到“社会主义”的演变。

材料一   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

——摘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

材料二   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社会”成为其总称。从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出现34次;1919年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严复与康梁等人倡导“群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列举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在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从“群学”到“社会主义”的演变?
2024-01-11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船只承载历史。船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工具,也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

(1)请将以上船只按时序填入下图。(填涂字母)

(2)请将上述图片中序号为BEF的商船与其主要航行区域相匹配。

(3)由于某些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船甚至会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参考示例,对上述序号D代表的船只进行描述。
示例:“马尼拉大帆船”是新航路开辟后(16世纪),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它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运往墨西哥换回白银,再将白银运回马尼拉。这些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形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也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船只承载历史”的认识。
2023-12-05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经济与贸易(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22-23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末
6 . 救亡图存的努力。“救亡图存”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之一,不同阶层开展了持续不断的努力探索。

(1)近代以来,不同阶层开展了持续不断的努力探索。请将上述六则材料中所涉及的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序(填写字母)。
(2)上述六则材料不能涵盖完整的“救亡图存”的全部史实,你觉得还可以补充哪些重要史实,并说出你的依据。
(3)将上述救亡图存运动进行分类,并说明你的分类理由。(不少于4种分类)。
2023-08-01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政治(上海专用)
7 . 红色的轨迹。在峥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暑期将至,小汤决定沿着革命先辈的轨迹进行一场红色旅游,以下是她搜罗的景点。(     

(1)请将各景点和与之相关的时间相配对。

(2)请补全以下景点的介绍语。

(3)共产党史上存在两次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一次是遵义会议,还有一次是____,请简述后者具体内容和转折意义。
2023-07-02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政治
8 . 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     

(1)材料A的翻译者是(单选)
A.陈独秀B.陈望道C.李大钊D.李达
(2)材料H的作者是(单选)
A.林则徐B.康有为C.梁启超D.严复
(3)请将以下历史言论与相关的材料一一对应。
①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日民权,曰民生。
③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4)请将上述资料所代表的探索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
(5)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归纳中国探索之路发展的特点。
2023-07-02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文化
9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1)填入正确的史实,完成下列提纲。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中国共产党诞生
1)开始:1919年,___________爆发,标志着渐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诞生: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二)国民革命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北伐战争,反帝反封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三)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
1___________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这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___________的创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3)由于“左”倾错误,红军被迫长征;___________会议后,毛泽东重新开始指挥红军。
41935年,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
(四)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___________;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2)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五)___________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___________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等历史阶段。
2)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若就提纲中的(三)展开陈述应选下列哪三则材料?(填写字母)(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土豪,分田地”
E.“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1935年,朱德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第一次提到“长征”一词,他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而国民党方面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一直将中共的长征诬称为“西窜”。你如何看待国共双方对“长征”表述的差异?
2023-05-21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政治(上海专用)
10 . 红色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了系列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红色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谱系,为党带领人民指引方向。

A.五四精神   B.特区精神   C.长征精神   D.西柏坡精神   E.抗美援朝精神

F.建党精神   G.延安精神   H.探月精神   I.遵义会议精神   J.“两弹一星”精神


(1)请将上述红色精神与下列发展的时代主题相对应(填写字母)
①开天辟地大事变②革命新道路的探索③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④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⑤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请将中国轮廓图数字位置与上述有关精神的产生地相对应。(填写字母)

(3)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请将下列图片史事蕴涵的精神与上述有关红色精神相对应(填写字母)
①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欢迎②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一部③基建工程兵到达深圳④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2022-09-26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