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7 道试题
1 . [“五四”纪念与时代发展]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和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五四”纪念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五四”纪念话语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内涵主旨。以下是不同阶段《人民日报》“五四”纪念文本的十大高频词汇:

历史阶段高频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   革命   阶级   斗争   社会主义   学习   劳动   运动   思想   人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   中国      社会主义   建设   历史   思想   人民   精神 伟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   中国   时代   青春      奋斗   伟大   人民   中华民族   实现

——摘编自苏继文等《论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媒介话语》

根据材料,围绕“‘五四’纪念”主题,选取《人民日报》“五四”纪念文本的一个或多个高频词,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材料二:……这些国耻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

——摘自于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材料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下列影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祖国建设的辉煌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给中国政治上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具体表现)。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在思想方面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3)请结合影片所反映的历史现实,提炼反映的时代精神(或价值追求)并加以说明(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4-03-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五四运动后的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犹如“隔着纱窗看晓雾”,无法分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1919年到1923年,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社会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进行了三次论战,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了人们的认识。据此可知,这三次论战(     
A.导致了思想界的迷茫混乱B.促进了思想认识上的统一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4-03-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21年,革命知识分子李树彝在长辛店的“劳动补习学校”,通过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给工人讲解社会发展史、旧社会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规律。这体现了(     
A.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工人中得以传播B.国民革命高潮将到来
C.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已相继建立D.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以降,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末世。经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在接踵而至的战争和外交危机下,封建落后的中国逐渐成为西方列强嘲笑的对象,代之而起的是屡次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弱国形象……由于时代主题的变化。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总体目标更加迫切、仁人志士的救亡运动充分构建了近代中国的正面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优秀品质。总体上而言,近代中国国家形象在正反两面因素交织下呈现的主要还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形象,处于国家形象的“沉沦”时期。

——摘编自江轶《论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构建》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 实现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40多年来, 中国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的生机活力,呈现出一种“强起来”的国家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愈来愈高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不遗余力地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蒋积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国家形象的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新中国国家形象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6 . 五四运动后,北京商会召开全体大会,提出以下主张:(一)请各行速开会议,宣示各商号,一律停运日货,私运者议罚;(二)不用日本银行钞票;(三)不阅日报,不登日报广告。同时公决两种抵制日货办法:一是调查,凡日货之名称牌号样式,调查清楚后便不再贩卖;二是陈列,即将日货聚集一处陈列,使人一望而知,不再购买。这些主张(     
A.有助于民族工业发展B.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C.催生了实业救国思潮D.迟滞了半殖民地步伐
7 . 下表为1919年部分报刊对五四运动的报道,它们可以反映出五四运动(     

报刊

文章标题

北京《晨报》

山东问题中之学生界行动

北京《每周评论》

山东问题: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

天津《大公报》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

上海《申报》

书业决定“五九”停业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024-03-1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留学生群体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探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表所示为近代部分留学生群体情况。

时间概括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1865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设立船政学堂,后经李鸿章允准,决定派学堂的学生留学英、法,专门学习驾驶和造船。1875~1885年间,清政府陆续派出88名学生赴英法留学。后多数人当教员或到海军服务
20世纪初1901~1906年间,留日学生达万人之众。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早期领导人,如陈独秀、李
大钊、董必武等,也都是那个时期的留日学生;对社会进步、文学转型起到重要作用的文
化名人,如鲁迅、郭沫若等,也都是那个时代的留日学生
“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一是由于工读主义的推动下,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实践;二是许多青年认为法国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三是当时社会文化名流推崇出国留学增长见闻
抗战前后1932~1945年期间,我国又选派了八届赴美公派留学生,九届赴英公派留学生。由于考试极严格,这批学生回国后都成了中国各学科的领军人物,文科如钱钟书,理科如钱学森、钱伟长等

—摘自周棉《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根据中国近代留学情况,以“留学潮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9 . 五四之后短短数年之内,中国出现了共产党、国家主义派、社会党、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实验主义等多种政党、团体和流派。这种状况反映了(     
A.社会经济成分复杂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盛行
C.政治局面复杂多样D.思想政治多元化的现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9年5月5日,多家报刊对五四运动进行了报道。表3是其中两份报纸的部分信息。

名称《京报》《顺天时报》
主办方民国进步人士日本外务省
标题《学生界之大风潮》《北京学生大骚动》
内容节选当时学生举动非常文明,
而因警察之干涉手段惹起学生
之反抗,无意中将宅内电灯碰
破,遂至宅内起火。
是时章氏自公府宴会归,身穿礼服,正
在曹宅,不防该生等陡然闯入。章氏急难逃
避,遂被群众所殴,受伤甚重。群众因搜索
曹氏未得,其中暴烈份子遂举火焚房。
指出上述两份报纸对五四运动报道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报刊中寻找历史真相的方法。
2024-03-0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