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唯物史观理论日益受到知识界重视。学者教授追慕唯物史观,学习和传播唯物史观是一种思想“时髦”,人们希望换一种理论和方法认识学术、认识社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探索中国历史研究的“新路”。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新史学体系逐渐完善B.唯物史观影响史学转型
C.史学研究的发展进步D.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增强
2024-08-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全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2 . 1920年9月,《新青年》新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该专栏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的《谈政治》,文章指出:“工人劳力所生产的价值,远在他们每日所得的工资以上,这工资以上的剩余价值,都被资本家抢去,叫做‘红利’分配了。”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中共对国情的认识加深B.新文化运动思潮发生转向
C.无产阶级革命意识觉醒D.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2024-06-02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李大钊曾说:“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民族复活的“动机”是指(   )
A.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新文化运动兴起D.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2024-05-25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考试历史试题
4 . 1920年,中国新出版的刊物达400多种,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和《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解放与改造》《新社会》、长沙的《湘江评论》、天津的《觉悟》、杭州的《浙江新潮》等,都是当时重要的刊物;新成立的宣传新思想、探究社会改造的社团也数以百计。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4-05-22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一代革命青年狂热推崇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及其自由抗争精神。20世纪20年代初,中共党内同志以“浪漫”形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主张。延安时期,“革命的浪漫主义”被党的领袖视作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有的精神。据此可知,“浪漫”内涵的变化(     
A.表明民众革命意识增强B.适应了现实斗争需要
C.体现民主革命的曲折性D.助推了浪漫文艺兴起
2024-05-1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6 . 学者熊得山在1929年出版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一书中,将夏以前称为“原始共产社会”,认为封建社会发轫于夏,极臻于周初,秦统一以后“中国社会的纽带就是宗法”,中国近代社会则是“封建社会、宗法社会之延长”,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判断指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反映了当时(       
A.历史研究服务民族战争B.近代史学研究基本成熟
C.唯物史观已有学术实践D.马克思主义已经中国化
2024-05-08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对于中国发生的某一历史事件,当时日本政界认为它是“美英唆使下的排日运动”。该事件发生当天(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七日)《大公报》有关该事件的报道,内容主要包括《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天津各校校长请释被拘学生》等。据此可推知,该历史事件(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D.脱离中国民主革命实际
2024-05-03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8 . 下面的漫画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传单,画中两个反动警察抓住一个青年学生,给他戴上手铐脚镣,图的两旁配有文字,上面写着:“你看他铁索郎当为的什么,为的是数他的国。他的国家岂不是我们的国家么,他肯为国受苦,我们应如何。”这反映出(       

A.民众民族民主意识觉醒B.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改变
2024-04-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新模拟(二)历史试题
9 . 1920年9月,毛泽东在《大公报》上发表《释疑》一文,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后,政治易位,法律改观……以后的政治法律,不装在穿长衣的先生们的脑子里,而装在工人们、农人们的脑子里。”由此可知,毛泽东(       
A.指明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B.重视广大民众的力量
C.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不足D.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
10 . 五四运动后,北京商会召开全体大会,提出以下主张:(一)请各行速开会议,宣示各商号,一律停运日货,私运者议罚;(二)不用日本银行钞票;(三)不阅日报,不登日报广告。同时公决两种抵制日货办法:一是调查,凡日货之名称牌号样式,调查清楚后便不再贩卖;二是陈列,即将日货聚集一处陈列,使人一望而知,不再购买。这些主张(     
A.有助于民族工业发展B.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C.催生了实业救国思潮D.迟滞了半殖民地步伐
2024-03-12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