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1922年,《北京大学日刊》上曾刊登过某研究会的研究方法,摘引如下:“A劳动运动研究……B《共产党宣言》研究;C远东问题研究”。该材料可用于说明(     
A.民国初期维护共和的斗争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2 . 1922年12月31日,爱因斯坦来到了中国上海。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爱因斯坦对中国有了更深的认知。他认为中国不会就此沦为“歹人”的笼中之囚,最后中国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爱因斯坦在中国期间可能亲眼见到的是(     
A.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B.知识分子购买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C.国民党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国民革命军击溃孙传芳的主力成功进占上海
3 . 邓颖超在《五四运动的回忆》中提到,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同时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反对包办婚姻”等口号。在当时男同学中的积极分子,受其影响,重男轻女的思想也被大大的打破了,对女同学都很尊重的。该现象反映出(     
A.五四运动促进思想启蒙B.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转变
C.爱国主义得到广泛传播D.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裂
4 . 五四运动前夕,国内报刊上开始出现专门介绍马克思生平和学说的文章。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开始多了起来,《星期评论》《国民》《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这一变化主要缘于当时(     
A.思想文化氛围相当宽松B.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
C.五四与新思潮相互促进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5 . 学者熊得山在1929年出版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一书中,将夏以前称为“原始共产社会”,认为封建社会发轫于夏,极臻于周初,秦统一以后“中国社会的纽带就是宗法”,中国近代社会则是“封建社会、宗法社会之延长”,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判断指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反映了当时(       
A.历史研究服务民族战争B.近代史学研究基本成熟
C.唯物史观已有学术实践D.马克思主义已经中国化
2024-05-26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一战进行到1915年底,英法军队劳动力严重短缺。1916年,由协约国监管的劳务公司代表华工与英法政府签订合同,共有14万到20万华工被招募并为协约国军队服务。从战争的结局来看,华工参战(     
A.遏制了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B.是协约国胜利的关键性因素
C.推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为巴黎和会外交提供了前提
2024-05-2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1920年《京报》开辟了“俄事研究专栏”,对俄国的革命历史进行详细介绍。此外,《京报》还介绍了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革命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演变。这可用于印证当时(     
A.马克思主义受到了挑战B.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进展
C.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D.思想解放运动出现了转折
8 . 1920年9月,毛泽东在《大公报》上发表《释疑》一文,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后,政治易位,法律改观……以后的政治法律,不装在穿长衣的先生们的脑子里,而装在工人们、农人们的脑子里。”由此可知,毛泽东(       
A.指明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B.重视广大民众的力量
C.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不足D.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
9 . 下面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初出版的某期刊的图片。该期刊(     
A.反映出劳动者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B.说明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C.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做出了贡献
D.表明政府开始重视劳动者的作用
2024-03-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五四之后短短数年之内,中国出现了共产党、国家主义派、社会党、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实验主义等多种政党、团体和流派。这种状况反映了(     
A.社会经济成分复杂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盛行
C.政治局面复杂多样D.思想政治多元化的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