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外交官芳泽谦吉到中国来要先拜访学生代表;代表英美法三国到中国来组织新银行团的拉门德,花费了大量时间征求中国各民众团体的意见。这从侧面表明(     
A.列强已经转变为平等对待中国的态度B.五四运动推动了国民公民意识的觉醒
C.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D.民众的态度可以左右政府的对外政策
2023-11-03更新 | 301次组卷 | 23卷引用:押全国卷29题 民国前期-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4年英国拒绝中国直接参战,但中国人未因此放弃参战的努力。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在唤醒中国民族意识的同时,也使中国参战的决心更加坚定。主导中国外交的新一代政治家思考新的谋略来阻止日本阴谋得逞。向协约国派出华工的策略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出的。华工出洋计划不仅在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战起到关键作用,更是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手段。从1916年到1918年,共有超过14万名华工被英法运送到西线战场,他们从事修建铁路,挖掘战壕等各种工作,至少有3000名华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战结束后,华工仍继续留在欧洲清理战场,参与战后重建。当华工获悉日本强迫中国政府承认日本对山东权益的控制权时,向中国代表团递交请愿书,要求绝不能接受日本的要求。对蔡元培等社会精英而言,中国社会改革与国人出国息息相关。他们提倡国人到国外工读和积极帮助在法华工。借助华工来改造中国也是中国未来领袖毛泽东、周思来等人青年时代的理想和志愿。华工归国后成立了自己的现代工会,自己拯救自己的命运。在五四时期,那些归国华工在欧洲的经历使他们在罢工活动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徐国琦《为文明出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华工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与一战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华工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023-05-06更新 | 48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过程中,我们应看到军事冲突、外交斡旋、经济纠纷及爆炸性事件等因素是历史大海表面的波峰浪谷,而工业革命及科技发明、近代殖民主义、民主义浪潮、国际关系中强权法则、追求强大的心理目标则是大海深处那巨大的暗流。前者对历史发展起推波助澜作用,而后者则是酝酿一切重大历史事件,从而改变历史航向的真正原因

——摘编自倪乐雄《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再考》

材料二   一战时期交战双方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力量对比(包括美国但不包括俄国)

项目集团

所占百分比(1913年)

钢产量(1913年,单位为100万吨)

总工业潜力指数(以1900年的英国为100

协约国

51.7

44.1

472.6

同盟国

19.2

20.2

178.4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将德国全部作战兵力分为对俄国的东线和对法国的西线。——计划6个星期内取得西线胜利,3—4个月的时间结束整个战争。

——1905年德国陆军元帅施里芬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的,并且这种影响不是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全方位的、多向的,这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政治时机,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摘编自吴东之《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作者观点加以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表述完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中同盟国战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4 . 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2023-04-06更新 | 1532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0年,陈望道在《劳动界》杂志上发表《平安》一文。他在文中指出,劳工并没有得到平安,他们的生活既是不平的也是不安的,甚至提出了“我们向那(哪)里去找平安”的疑问。陈望道发表该文意在(     
A.唤醒工人阶级的反抗意识B.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揭露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D.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2023-03-01更新 | 240次组卷 | 22卷引用:专题16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
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
2023-02-09更新 | 155次组卷 | 16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上)
2022高三·广东·专题练习
7 . 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群先进中国人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以及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下面摘选出剧中的部分台词:
李大钊为中国寻找一条救国之路,乃是我李大钊毕生所求。我愿意!
当今的第一要务是启发民众真正的爱国心。
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新青年的宗旨是创造一代新人……新人就是新学生、新工人、新民。甚至是新官僚,你只有各个阶层都改造了,整个社会才能发生质变。
陈独秀创造幸福的生活要靠我们自己,担当起国家的历史和责任,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彷徨徘徊,我们绝不能做壁上观的局外人。”
越是在民族危亡之时,就越应该唤起民众的觉悟,振作民族精神,而且要把共和的思想灌输给民众,则必须推翻封建的思想。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觉醒年代》揭示的时代主题之一是(     
A.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B.创办新青年宣传新思想、开启民智的必要性
C.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和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
D.发动民众争取民权、打碎旧世界创造新未来
2023-01-04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8 . 下表为武汉工人运动的部分史实。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     

时间

工人运动史实

1913年6月

汉阳兵工厂全厂工人举行罢工,抗议总办刘庆恩变相克扣工资,迫使黎元洪将刘庆恩撤职

1919年2月

汉口扬子机器厂工人罢工,反对厂方制定工人必须缴纳银元作保的规定,双方发生冲突,互有死伤。厂方与工人协商后,恢复生产
A.彰显了民族主义特色B.逐步从自发走向自觉
C.具有明显的政治诉求D.为革命转型积蓄力量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适中(0.65) |
9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会议”在____召开,中国作为____国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____”等正义要求,遭到驳回。和会竟将德国在____的权益转交给了____,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成为____爆发的导火索。5月4日,在北京的学生齐集____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________”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北洋军阀的镇压。消息传到____,导致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这标志着中国____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____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____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为____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____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____始于革命后,以________为中心。李大钊发表了《____》,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李大钊又发起了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2022-11-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速查速记02中国近现代史常考基础知识汇总-【速查速记】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常考基础知识点汇总(统编版)
10 . 1919年,在天津总商会部署下,天津各业继实行抵制日货后,又于6月10日一律停业罢市。6月11日的天津《益世报》报道:“各绸缎洋布庄等,其罢市景象尤觉可敬,诚不愧为头等商号。”这次罢市旨在(     
A.推动全国爱国运动向纵深发展B.反对北洋政府的妥协
C.展示出天津总商会的革命决心D.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
2022-11-14更新 | 40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五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