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红军长征途经四川涉藏地区时出现严重的缺盐危机。为此,红军充分结合地方实情,以自主熬制硝盐争取广大民众和宗教上层支持等方式积极应对。这反映出红军(     
A.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B.纪律严明的优良传统
C.英雄主义的革命情怀D.乐观主义的精神风貌
2024-02-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29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对无锡农村的调查指出,“在昔日,纺纱织布换棉花,如此循环不已。其后纱厂发达,徒手纺纱无利,于是改变方针,购买厂纱,分发织户,织成土布,行销于江北及安徽一带。”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A.棉纺织行业彻底衰败B.经营方式向近代化转型
C.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D.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
2024-02-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符号的历史演变

1922年受苏俄国家理论的影响,中共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自由统一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一开始追求的“新中国”国家目标,由于已有“中华民国”的存在,中国共产党并未提出新的国家主张。
1927年中共五大提出要建立工农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民权同盟,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及反叛的资产阶级的反革命联盟,“建立新的自由的中国”。
1931年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个崭新的“苏维埃新中国”诞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由概念设想走进全面实践之中。
1937年“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华民主共和国”在实践中逐渐被“三民主义共和国”所取代。
1945年中共七大在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基础上,又加入了“各民族自由联合”,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概念更加明确和成熟。
1948年“三民主义共和国”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已难满足现实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概念,成为中国革命的新指向,不久又提出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概念。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并就其“新中国”国家概念给出界定,“新中国”符号最终确立。

—据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以“‘新中国’符号·中国政治道路的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29-1932年,湘鄂西苏区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劳动互助社和犁牛合作社,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展军需工业、民用工业等措施。这些举措(     

A.保证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B.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需要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黄镇将军曾在行军途中创作了下列美术作品。据此推测该作品可能出自(     

A.《北伐画集》B.《长征画集》C.《抗战画集》D.《解放画集》
2024-01-31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1934年中华苏维埃机关刊物《红色中华》上发布的宣传画《节省八十万行政费》,画面下方器具上的文字是“革命战争经费”,上方器具上的文字是“节省行政经费”。该画的发布旨在(     
A.调动人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B.争取反围剿军事斗争的胜利
C.推动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D.建设廉洁、高效的革命政权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于1927年10月开始创建,1928年就铸造发行了“工字银元”(见下面左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1932年3月国家银行成立,不仅继续制造银元,又于1932年7月开始统一发行苏维埃纸币(见下面右图),据此可知(     
A.中国共产党探索经济建设B.苏维埃政府复制苏联经验
C.国民党军队“围剿”失败D.革命根据地商品经济繁荣
8 . 下图为《扩大红军》宣传画,反映了福建宁化苏区广泛开展扩红支前突击运动,广大苏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的场景。此举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深入B.巩固土地革命成果
C.促使长征转危为安D.支援敌后抗日战争
2024-01-24更新 | 14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4年7月,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赣南根据地出发北上。11月进入赖东北根据地,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继续北上。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失利,余部进入浙闽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成为后来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组成部分。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赖南阔西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从川陕根据地向西转移。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地区会师。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退出鄂豫陕根据地北上,9月到达陕北根据地与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红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后,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境的天全、芦山、大小金川等地,后又向西转移。1936年3月到达西康甘孜一带。

1935年11月,湘赣川黔根据地的红二(1934年10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六军团开始长征。

1936年7月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二、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同月,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全国红军的战略转移—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后保留在各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在湘、贵、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的十三个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如加上广东琼星游击区,则南方共有十四个游击区)。

——摘编自李毓卿《1932~1936年工农红军战略转移简况表》


(1)1934~1936年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有哪些原因?
(2)战略转移成功的历史意义有哪些?从工农红军战略转移的历程来看,红军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024-01-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明:图中,虚线椭圆表示工业布局行为的相对峰值期。


注:集聚因素:由于把生产按某种规模集中到同一地点进行。因而给生产或销售方面带来的利益或造成的节约的因素。

——图1、图2均摘自刘静《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结合图2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图1中的现象进行合理解读。
2024-01-11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