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930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主持中共政治局会议上指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最后于死命。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B.认识到了“左”的错误的危害
C.仍受到苏俄革命模式的影响D.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2022-01-08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从1927年秋冬到1928年,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的武装起义总计达100余次,其中大多数是农民秋收起义和年关暴动,也有工人和士兵暴动。这些起义
A.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序幕
B.加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组织建设
C.扩大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D.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到来
3 . 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抗争和探索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先进的中国人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魏源的救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思想。
(2)分别说明材料二中的人物“内部改变”的方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文明转型过程中中国“内部改变”的特点。
4 . 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江西地方,如蠲免1930年度全省田赋、地租,颁布《保护佃农暂行办法》,限制地租,保护农民的合理减租要求,组织难民中的返乡,协助运输,参加筑路等等。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A.巩固内地农村做好长期抗日战争准备B.旨在实践“民生主义”解决农民问题
C.配合军事的“围剿”与中共争夺民心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农村经济
2022-01-08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021-08-24更新 | 419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益阳箴言中学高一12月考历史试卷
6 . 萧克在《回忆录》中写道:“在东固休整期间,红四军前委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即抛弃了固定区域之公开割据政策,而采取变动不居的游击政策,打圈子政策,以对付敌人之跟踪穷追政策。”这一决定 (     
A.促进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B.有利于壮大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C.巩固了工农联盟D.使武装斗争从公开转入地下
2024-04-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具有“左”的错误思想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8 .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三:“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四:“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为哪一革命组织的指导思想?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4)依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决定这一道路的根本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9 .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它的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建立金融垄断的过程中,改革币制是个极为关键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历经6年酝酿,于193345日颁布“废两改元布告”。然而以银为主要货币的中国却产银有限,致使世界银价的涨跌,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影响。1934年由美国发起的白银风潮,引起世界银价上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失业增多,物价暴跌,大批工商企业破产倒闭。面对银本位制度已崩溃的现状,为摆脱财政经济危机,国民政府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尽管法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国民政府始终都没有实现金融的独立,以及后来通货膨胀的出现,都注定改革失败的必然性。

————摘编自王允庭《1935年法币改革》

材料二   1948121日,在合并解放区银行(华北、北海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制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以30年代形成的前苏联金融模式为改革方向,采取了适合当时国情的有效改革措施: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金融业;取缔外国在华银行的特权;建立农村集体金融组织。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统揽一切金融业务的“大一统”金融体制。在这一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办理所有具体银行业务;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又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经济实体。

————摘自陈世敏《新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金融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评 “大一统”金融体制
2023-02-0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下进行的,在进军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民党与共产党团结合作,使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材料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新道路。

材料三   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延安就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在抗战中,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材料五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哪次会议?说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2)“走出一条新道路”是什么?
(3)此次会议是什么?
(4)“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共产党是怎样抗战的?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指的是什么?
(5)说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土地政策。
2023-08-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