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二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21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重大努力的史实。(至少列出两点)
(2)某同学在探究改革开放40年的阶段划分时,确定了下列5个时间节点:①1978年:②1984年:③1992年;④2001年;⑤2012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五个时间节点中选取其中的一个并说明理由。(时间明确,理由合理)
(3)作为青少年,请你谈一谈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应肩负哪些责任?
2024-01-22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文化课考试历史试题

2 .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B.“工农武装割据”C.坚持“持久战”D.实行人民民主

3 .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无数先行者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艰辛探索。但都未获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革命“新”途。

材料一   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但这一期内,思想界受的影响很少,其中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结合所学,以具体史实说明第二期中为改变“制度不足”进行的探索。
2.以下对材料一中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双选)
A.体现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觉醒
B.动员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C.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层层递进的探索过程
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材料二

3.观察上面三幅图片,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哪些新气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下表罗列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将下图所示的地点与之匹配(填序号)。
重大历史事件
A1919年,首先在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1926年,国共合作后的国民革命军从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D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成立。
E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

时间工人所占比例%农民所占比例%
1927年50.818.7
1928年10.976.6
1929年7
1930年5.5

——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

5.根据材料三,1927-1930年中共党员出身有怎样的变化?折射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革命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6.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在何处?要求史论结合。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虽然基本建立银元、铜元的货币系统,但由于民间仍有银两、制钱流通,加上大量外国银元充斥国内市场,市面流通的货币有几十种之多,中国货币市场极为混乱。1914年,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但并未取缔其他银元。各种银元银两成色不一、交易时须经换算,币制实际上是“两”“元”并存。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一。

——据张志玉《从档案记录看近代中国货币统一进程》等整理

材料二   国际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1819年,英国颁布《恢复条令》,恢复通货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标志着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自1870年始,当时的主要世界经济强国德国、法国、美国陆续实行全本位制。……临近二战结束,为解决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混乱局面,19447月,美、英等44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以 IMF 和IBRD为双轴,以基金制为基础,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摘自朱丰根《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路径与动因分析》

材料三   1870年起,主要西方工业国家(法国、德国、美国等)都基本确立了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英镑凭借其与黄金自由兑换、自由流动的属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信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1913年),全球40%的外汇储备以英镑的形式储存。(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看做是金汇兑本位制的延续,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建立了IMF来监督国家经济政策。”其主要特征便是各国国际储备被美元完全垄断。

——摘编自王浩晨《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未来趋势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币制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英镑主导的货币体系有何不同。
2023-12-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区县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度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关于“实事求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时间

代表性著作

代表性言论

1921~192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1927~1937《反对本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1937~1945《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无产阶级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的领导权,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1945~1949《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党要立即开始着手各项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关于“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12-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统一全国,朱元璋在前朝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进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民族政策。朱元璋认为“治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对蒙古族,一方面武力打击,一方面承认元朝曾经统治中国的正统性,运用怀柔手段笼络安抚蒙古贵族和平民。对南方各少数民族,主要侧重“以德怀之”。政治上,继承土司制度并加以改进,推行土流合治;文化上,“用夏变夷”,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儒学;经济上,实施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

——摘编自杨杰《论明太祖朱元璋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国民党积极推行“重边教,宏教化,以固国族而成统一”的民族同化政策,如提倡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奖励内地人民移住边疆或边疆人民移住内地、推行“国语”运动等,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汉化的中华民族”。受此影响,贵州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运动。

——摘编自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三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相对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言,社会供给的不足和结构性失衡,这种不足和结构性失衡在民族地区尤为突出。为此,党中央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着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提出在民族地区重点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工作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法规,取得了卓越成就。

——摘编自张学敏、柴然《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政策发展及新时代走向——基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民族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国民党的民族政策。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我国民族政策的看法。
2023-07-27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西南地区地形多样,境内多崇山峻岭,岗峦密布,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从古至今,中央政府均重视对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的社会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将渝东南土司纳入地方行政系统之中,布政司、都司、府、卫这些机构都曾对渝东南诸土司行使过直接统辖之权。《明史·地理志》记载洪武八年(1375),明朝“改(酉阳)宣慰司为宣抚司,属四川都司”。第二年,在其之下又“置平茶、邑梅、麻兔、石耶四洞长官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酉阳宣抚冉兴邦以袭职来朝,命改隶重庆卫,隶属于四川都司,这意味着明朝对酉阳土司的统治更加严密。同时,明朝将之前隶属酉阳土司的邑梅、平茶土司析出,分别隶属不同的地方基层机构。永乐十一年(1413)实力较强的邑梅、平茶二司被朝廷剥离出酉阳土司,使得其失去左膀右臂,实力大受影响。……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酉阳土司因援辽之战作战有功,被擢升为宣慰司。朝廷又以其“辖平茶、邑梅、石耶三长官司”以示嘉奖。

——根据张万东《明清王朝对渝东南土司统治研究》整理

材料二   封建帝制被推翻后,云南、四川、西康、青海、甘肃等地仍有不少土司。国民政府对一些残余土司进行了改土归流。1931年内政部提出改革土司的基本原则:凡能直接改县的地方须直接设县管理。但实际仍然保留部分土司或土流并治。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边疆的土司如傣族土司刀京版,潞江土司线光天等自发组织民众抗日,并因抗日有功受到政府嘉奖。……铁道部还制定西南地区铁路建设计划,川滇公路、川黔公路与川康公路也相继建成通车。云贵川三省的邮务也有所发展。……国民政府曾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出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并在法律上予以确认,但蒋介石上台以后,认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不过是汉族的宗支。国民政府主张对少数民族采取同化的政策……如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三大运动,要求民众统一使用汉语,强迫苗族姑娘嫁给汉人,派人到苗寨剪去苗族妇女的头发与花裙。

——根据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整理

材料三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重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17.0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6.7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最高社会归属感,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作用。……对照市委“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绩”的要求,渝东南民族地区……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机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政府加强对渝东南诸土司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区域治理举措。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西南地区民族管理的历史经验,谈谈当今该区域治理启示。
2024-02-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编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二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41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道路新主张,并分析毛泽东提出新主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道路的成功经验。

9 . 材料一

   

材料二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节选自20199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1)某班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进行研学实践活动。请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相关史实,选择材料一中的一个纪念馆作为研学实践的目的地并作简要介绍。(明确指出纪念馆名称,介绍内容包括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开展红色研学实践的时代价值。
10 . 【中国近代的民意调查】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民意调查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此时,民国肇建,代议制政体确立,国家效法彼岸,以“民有、民享、民治”相标榜,民心民意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有研究者曾罗列近代中国较有影响的62次民调。兹将这些民调略作分类统计,以窥占比(见下图)。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调涵盖面甚广,举凡国内政治、中外关系、思想文化、社会民生、市场物价、学生生活等,均囊括其中。


——杨天宏《近代中国的民调主旨与问卷设计分析》

材料二   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实践与文本(1927-1933年)

调查本件调查概况文本名称与成文时间
1927年1月4日-2月3日在湖南湘潭、银田、韶山、湘乡、横山、醴陵做社会调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中国佃农生活举例》1927年3月
1930年10月在兴国县调查《兴国调查》1931年1月
1930年11月参加赣西行委扩大会议与江西省行委扩大会议时听取的报告记录《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1931年1月
1933年2月在瑞金县叶坪召开座谈会《怎样分析阶级》1933年6月(根据王观澜报告修订)

1945年,中国共产党最终把调查研究作为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重要方法,与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和作风”结合起来,并写入第一份自我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中。调查研究作为全党共识性制度化方法被以决议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组织和党员个体的行动规范。

——摘编百许江、王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制度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民意调查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调查研究的影响。
2023-07-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