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

国统区历史教科书根据地历史教科书
叙述革命活动“民族救星”“民族救主”“全体人类的福音”“主要领导者”(将孙中山的个人实践融入兴中会、同盟会的集体实践中)
阐释三民主义“精神导师”民族抗战的“旗帜”
评价行为事迹“为革命立楷模”“榜样楷模”“伟大的战略家”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孙中山形象的不同作出合理解释。(要求:立论正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2024-06-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3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指出,“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中共中央形成这一认识的背景是(     
A.国民党的“围剿”失败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内阶级矛盾的缓和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024-05-3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国民政府为复兴农业,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成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     
中国主要农产物(1933-1936年)产量(市斤/市亩)

作物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平均值

籼粳稻

351

281

347

355

342.2

小麦

154

153

137

151

147.8

高粱

180

170

190

209

183.5

小米

161

168

17

176

168.0

玉米

178

176

194

176

183.7

大豆

183

144

130

161

154.3

油籽

80

90

88

84

85.2

棉花

30

28

27

34

29.3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最终失败B.农村复兴运动遭到普遍反对
C.改变农业落后局面任重道远D.世界经济危机阻碍农业发展
4 .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重要话语建构。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造成新中国”,即“工农劳动贫民代表会议(苏维埃)的中国”,“开始新中国将来的光明之路”。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为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6年后, 中共中央文件逐渐将“新中国”与“打倒蒋介石”并列, 如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打倒蒋介石!新中国万岁”、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等

材料二

1950年前后,周恩来在多个场合强调,社会主义“这个前途是肯定的”,但“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共同努力建设新中国”,“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新中国”内涵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60年代“新中国”一词有何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
2024-05-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侨汇是指近代以来,海外华侨汇款回国内的款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洋是近代华人移居海外的主要地区。据统计,侨居马来亚(马来西亚的前身之一)的华人1931年为170.9万人;1934年为190.7万人;1938年达到222万余人。华侨中,千百十万之富豪相继出现,锡矿、橡胶等产业都被华侨掌握。侨汇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1902-1936年中国侨汇年均2.5亿元。1937年则达到4.74亿元,1938年国民政府在南洋加紧吸收华侨汇款,侨汇更达6.44亿元。

——摘编自林金枝主编《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等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由于遭遇经济封锁,中国的外贸规模很小,平衡国际收支困难。1950-1988年,我国外贸逆差共计61.24亿美元,而同期侨汇约96.1亿美元,其中给侨属的小额赡家款占多数。国家通过提供专供生活物资等手段,将这些侨汇集中起来,同时又积极争取投资性侨汇。广东、福建两省的华侨投资公司吸收的资金,以1952年为100,“1955年就为305%"

——摘编自任贵祥《新中国三十年侨汇政策研究(1950-1980)》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后期南洋侨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侨汇在新中国初期所起的作用。
2024-05-15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历史试卷
6 . 下面两幅示意图所体现的共性是(     

A.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B.两个时期的政权性质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2024-05-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某校高三下学期一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民政府已于四月十八日正式建都南京,南京为总理(指孙中山)指定的都城,在历史上亦为中国民族求独立自由而屡次建立的都城,邦国之基, 自此永奠……。

——蒋介石发布的告全体将士书 (1927年4月)

材料二:《建都南京二周年纪念宣传大纲》: 自近世海道打通以来,世变中心,不在内陆,而在海上。东西文化的交换,不由旱道,而恃水程。……上海居全国海岸线的中点,既便于指挥全海,以应付风云日紧之太平洋,亦为中外文化交换之枢纽。而控制利用上海的局面,唯南京恰为适宜。《建都南京二周年纪念宣传要点》:南京是对外因应世变、交换文化,对内统驭全国、建设南北统一文化的最适当的全国政治中心。

——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周报》(1929年4月15 日)

材料三:1949年1月,毛泽东在西柏坡与王稼祥交谈时说:“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何处?王稼祥建议:“北平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又邻近苏联和蒙古,无战争之忧。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的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于接受。”毛泽东连声赞同说:“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摘编自孙文晔《把千年帝都变为人民的国都》(原载《文摘报》)

(1)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蒋介石选择建都南京,其表面宣称的理由有哪些,并分析蒋介石的真实意图。
(2)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提出定都问题的历史背景,并说明选择定都于北京的战略意义。
2024-05-14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唱的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     


阿红军亲又亲。
红军阿仡鱼水情。
红军北上打日本。
阿仡盼望早回程。

——贵州仡佬族民歌

老鹰急急地飞翔。
红军队伍……
经过我的帐幕。
他们亲热地对藏胞说:
回来时给你们带来幸福

——四川藏族民歌

天兵飞渡金沙江。
纳西穷人见太阳
纳西人跟着闹革命
管理江山来做主

——云南纳西族民歌

A.中央苏区军民鱼水深情B.长征中的民族团结政策
C.全民族抗战的英勇气概D.解放大西南的历史时刻
9 . 下面两幅示意图所体现的共性是(       

图1: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图2:1937-1940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A.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B.两个时期的政权性质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2024-04-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开展实地考察、国情调研,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以下是“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第42线路——“红色贵州·雄关漫漫”: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黎平会议旧址——遵义市红军山烈士陵园——遵义市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景区——遵义市乌江渡景区——习水县青杠坡战役遗址——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赤水市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遵义市苟坝会议旧址——毕节市金沙县钱壮飞烈士陵园——遵义市四渡赤水之南渡乌江渡口——贵阳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摘自国务院部门文件《“关于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的公告”》

从上述贵州红色旅游景点中任选三个,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入选的理由。(要求:明确选择的景点,阐述理由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10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