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1935年,为推广国货、促进铁路与沿线实业交互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举办了四届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简称铁展会)。铁道部向各铁路部门征集展览货品,进行巡回展览。193310月举行的第二届南京铁展会在第一届上海铁展会的基础上,在选址、交通、展览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完善,尤其是津浦馆装置彩色字图灯片以突显铁路线路,并将各路沿线的美景拍摄成电影,每日开演。此外,关外馆悬挂的日本侵略东三省地图上写着勿忘两字。鉴于前两届的经验,第三、四届铁展会在景观的展示规模和技术上更是倾力谋划。19345月举行的第三届北平铁展会,各场馆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示名山大川、石窟碑帖、宫殿建筑等景观。在平汉馆入口处悬挂着一副对联:铁展不是赛会,是要请社会人士明了国产品的真像;国内农村破产,我们应该用全副力量来提倡国产品。第四届青岛铁展会创新性设立专业性的电影礼堂,每日下午放映全国铁路沿线城镇地理风光纪录片。

——摘编自闻虹《民国时期的铁展会与铁路旅行文化推进》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作用。
2024-01-20更新 | 473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111日,中央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总裁宋子文在开幕典礼的致词中强调,中央银行直辖于南京国民政府,“而非隶属于财政部”。中央银行自成立起,便力图使政府各项收入全部存入该行,并且特别规定财政部所辖各机关所有公款均应从其他银行转存中央银行,若须解缴税款,亦应交由中央银行汇解。中央银行以“铲除”在华国外银行的“恶势力”为由,分别训令海关总税务司和盐务稽核所,将关、盐税款(主要作为庚于赔款等的抵押)一律转存中央银行,从而较顺利地从外商银行收回了关、盐税款的保管权。虽然中央银行发行的是印有上海地名的钞票,但该行数次咨文国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地政府,宣布中央银行钞票“无论缴纳赋税公款、清偿债务、各项买卖,一律通用”。另外,它昭告民众:中央银行钞票准备十足,持券人可在银行营业时间内,无限制地随时兑现金。19291月,中央银行又获得发行辅币券的专权,其他各银行均不得涉足。

——摘编自吴景平《宋子文与中央银行》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成立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历史作用。
2023-05-21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银行与近代经济]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商品流速激增,贸易范围扩大,货币需求旺盛,加之白银外流,铜价上涨,以致货币供给严重不足。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颁行上谕推行官票,要求各省开铸大钱,发行宝钞,但效果不明显,不仅未能解决“钱荒",反而搅乱了银钱市场。在币制改革的进程中,清季社会各界均认识到中央银行建设的重要性。度子事变使清政府遭受重大打击,被迫于次年进行变革。1904年,户部银行开始筹建,第二年正式开业。1908年,清政府将其增资改组为“大清银行”,同时颁行《大清银行则例》,由大清银行垄断货币发行,赋予其经理国库之权,法定其“政府的银行”职责。

——摘编自郑成林、钟钦武《晚清中央银行体制的形塑》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在币制与钞券发行、银行与金融管制、外汇管理等诸多方面,制定颁布了100多个法律法规。1927—1936年,中国新设华资银行达128家,绝大部分属于商办银行,但政府银行一中央、中国、交通和中国农民四家银行在资产和市场业务方面都占据有明显优势。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这一举措既化解了国际市场汇率波动对中国财政金融的损害,同时推进了政府银行之间的合作并确立起在金融业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筹建中央银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银行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3-05-12更新 | 22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的财政政策,沿袭明代的“起运”“存留”制度,但由于解决“非常时期”财政困难,多次削减地方“存留”经费,保证“起运”中央的财政经费。总体上,实行量入为出的定额化税收政策,财政收入和支出都有较为固定的数额和程式,收支相抵,略有盈余。……(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军费额骤增以及赔款支出、外债偿付和开办新政,清朝财政日益困窘。迫于形势,清政府谕令各地方大员“权其轻重缓急,设法筹措,期于库款、地方两有裨益”,逐渐形成了“就地筹饷”政策。各种名目的税捐由地方官员自行决定,除了传统的举办捐纳、发行内债等外,开征了米捐、酒捐、烟捐、茶捐等新的税捐,商业税比例大为增加。这一系列措施影响下,逐渐形成了“量出制入”的财政范式,具有近代意义的“地方财政”渐次形成。但也导致了税捐的乱征、财政的外销以及中央集权的削弱。

——摘编自陈锋《财政与国家治理:清代非常时期财政政策的调整与更张》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央集权财政体制逐步瓦解。1913年,北洋政府拟划分方案,田赋、盐税、关税、常关税、统捐、厘金等大宗税种归国家税,田赋附加税、地捐、商税、牲畜税等小税种归地方税。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划分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标准案”,将盐税、海关税及内地税、常关税、烟酒税、厘金等划为国家税,将田赋、契税、牙税、当税、屠宰税等划为地方税。近代中国,在引进西方国家的印花税、营业税等现代税制之初,往往放弃官征制而采用传统的包征制或代征制。1928年11月13日,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呈文行政院、立法院及财政部指出:“包商乃为恶制,彼既以本求利,何所不用其极。于是而商民种种纠纷,种种痛苦,随以俱来矣。应通令全国,永远革除。”1931年2月召开的北方财政会议决议废止包征制:“从前所有包纳捐税,无论属之国家,属之地方,应一律取消,改归官家直接征收。”20世纪30年代,占国民经济30%多的工商业承担了85%以上的税收;占国民经济60%多的农业所承担的税收不足15%。

——摘编自柯伟明《民国时期税收制度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清政府财政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的认识。
2023-04-10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签约,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国民政府于1929年12月通过《海关进口税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其税率从7.5%到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12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5月,再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向来占进口商品第一位的棉纺织品,在提高进口税率后,进口量锐减;印花布在1929年以后的六七年内,进口量减少了90%。1933年12月17日,公布倾销货物税法施行细则,并同财政部、实业部一同设立倾销货物审查委员会,调查涉嫌倾销的外国商品,规定对倾销最严重者,如布匹、煤、水泥等,实施反倾销税。

     ——摘编自宗玉梅、林乘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保护国货政策》

材料二   1930年由胡佛总统签署生效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成为美国历史上关税水平最高的关税法案。该法案大幅提高农产品和工业品的进口关税,“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其中50种由免税改为征税,对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0%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0%。此后,美国又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受通货紧缩的影响,从1930年下半年到1932年下半年,美国有效关税率提高了30.8%,进口价格平均提高9.9%,美国进口规模下降了40%,研究表明,其中22%缘于高关税。加拿大、古巴、墨西哥、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迅速跟随美国,提高进口关税。英属印度、秘鲁、阿根廷、巴西、立陶宛等国也普遍宣布增加关税。从1929~1932年,世界范围内的关税水平几乎提高了一倍。

   ——摘编自孙玉琴《大萧条时期美国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经济大萧条时期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大萧条时期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税政策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经济大萧条时期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税政策中所得到的启示。
2023-03-23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3年1月8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利用参议院休会期间,在没有经过参议院议决通过的情况下,径行公布《画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推行省、道、县三级制,并推出“军民分治”原则。依照该法令的规定,地方行政编制法及地方各项官制未公布以前,民国的国家行政区域除蒙古、西藏、青海地方另有规定外,其各省、地方划一现行行政长官,已设民政长的省份,以民政长为该省行政长官;未设民政长的省份,以都督兼任民政长为该省行政长官,各省行政长官应依现行法规之例于该省设一行政公署,各省行政公署设一处即总务处,四司即内务司、财政司、教育司和实业司为具体办事机构。

1930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废除道尹,地方行政制度由北洋政府时期的省、道、县三级地方制度变成为省、县二级制……1931年6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设治局组织条例》,规定在各省未设县治的地方,可以暂时设置设治局,到相当时期,再改升为县治。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制度变革中,另一值得注意的是行政管察专员公署的创立。学者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制度的前身为“介于省县之间,以监察为主要职能的中间准行政组织”。因这一制度的出现,原有的省、县二级制变为省一专区一县的虚三级制。

——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八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措施、效果三方面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不同点。
2022-11-27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载厘改统”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最重要的财政税制改革之一。厘金最初是曾国藩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所需军费而采取的一种战时税收,后逐渐在全国开展起来,税率也从最开始的1%涨到20%甚至更多,几乎达到“无地不征,无物不税”的地步。作为一项彻头彻尾的弊税,厘金制度从一开始就钳制了生产流通……又由于地方政府每年只需向中央政府缴纳象征性的一小部分税收,及至军阀林立的北洋时期,厘金已然成为地方割据政权的经济基石。1928年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全国”后,为巩固其统治,决心启动“栽厘改统”改革。

如果单纯地把“裁厘改统”看作一场为外交活动提供便利、为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和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力而进行的改革,那么这次改革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和增加中央财政收入这两个主要目的都达成了。总而言之,“栽厘改统”对于南京国民政府而言有利于自身,但不利于民生。

——摘编自孙晟《南京国民政府“裁厘改统”效果评析》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裁厘改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裁厘改统”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 为解决财政危机,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多次财政改革,整领烟酒税放即为其中一项。财政部极力推进财政统一工作,将烟酒税、卷烟税以及印花税企部划分为国家税,牧归中央所有,地方各省只负责征收,所收科款全部上交中央。19275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了《烟酒公卖暂行条例》,在各省设烟酒公卖局,办理各省烟酒公卖事务,划定区域,设主分局暨支找,开将《全国卷烟统税暂行章程》作为全国统一的征收依据。国民政府财政部亦制定了特种印花税税率,并于192781日,训令各省印花税处将洋酒、火酒等4项列为特种印花税的征收范围,今由各省烟酒税局移交给各该省的印花税处经征。1934年,全国财政会议通过(财政收支系统法》,将烟税和酒税分开征收,并都列入奢侈品一项,征收货物取缔税。

——摘编自齐丹《国民政府时期的烟酒税改革(1927-1937))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整顿烟酒税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整顿烟酒税收的影响。
2022-03-15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1年12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的户籍法律制度,正式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该法将户籍和人事登记的监督权由司法机关转归县、市政府,以加强政府实施社会控制的行政功能。1932年,制定《户口异动登记暂行办法》。1934年,国民政府对户籍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并制定《户籍法实施细则》,于7月1日起在全国开始实施。几乎与此同时,国民政府首先在部分省区恢复了传统保甲制度,随后推广到全国,把保甲制度和地方自治结合起来。1937年,政府出台了《保甲条例》。1939年,推行新县制,确定“寄保甲于自治条例之中”,作为乡镇基层组织。民国保甲组织的基本工作是实施“管(管理)、教《教育)、养(经济)、卫(军事)”。“管”就包括清查户口,实行连坐切结等。据《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规定;以县为单位编组保甲,同时调查户口,保甲户口编查完毕后,乡镇公所依据户籍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户籍与人事登记和暂住户口的异动登记。从而把保甲制和人口调查绑缚在一起。

——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1908~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户籍制度改革。
2020-04-11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材料   民国时期土地兼并大量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扶植自耕农”是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和抗战后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土地改革政策。1941年蒋介石曾说“必须土地政策能够推行,土地问题获得真正解决,然后我们三民主义革命的革命理想,才能全部贯彻,而目前抗战建国的大业,才能得到最后的成功!”在借助欧美土地政策理论的基础上,1932年,蒋介石邀请萧铮等学者召开土地问题讨论会,经过两个月的讨论,通过了包括防止土地投机、改善租佃关系、积极扶植自耕农、筹设土地金融机关等内容的国民党土地原则十项,此外,还设有地政学会等学术团体,并克服阻力出台了土地金融政策。1941年,随着地政署的建立,土地改革在广西、四川、福建、甘肃等地的试验区展开。从全国看,抗战时期扶植自耕农只涉及全国14省82县,与全国县数与农户相比,所占比例极小。且因多种原因,“扶植自耕农”的土地改革未能很好地实现

——摘编自黄正林:《国民政府“扶植自耕农”问题研究》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扶植自耕农”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推行土地改革政策过程的特点,并分析其政策收效有限的原因。
2019-10-23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