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图是选自侯中军所著《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书中的近代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数量增长趋势图。该图反映了 (        )
A.中国国际地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外交取得一定的成就
C.抗战结束后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
D.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与中外战和关系成正比
2 . 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
1935年292447
1936年302446
1937年372637
1938年382735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
19217月(一大)53193430
19227月(二大)1951937年初4
19236月(三大)432194080
19251月(四大)99419454月(七大)121
19274月(五大)5.7194712270
19274月后1194910448
19286月(六大)4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2-10-31更新 | 319次组卷 | 3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如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2-08-26更新 | 466次组卷 | 73卷引用:福建省惠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5 . 下表是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谈判后,中国关税收入和关税收入在中央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有了较大变化。这表明关税自主
年份关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1913年1697万元21%
1928年17914万元42%
1929年27554万元52%
A.有助于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
B.是中国人民捍卫经济主权的终结
C.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摆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6 . 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34年至1937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国民革命的失败B.长征中的巨大损失
C.抗日战争的爆发D.中共犯了右倾错误
7 . 影响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党员总数(万人)工人党员比例(%)农民党员比例(%)
1927年五大前5.850.818.7
1928年6月13.010.976.6
1949年底448.82.559.6
1956年1250.48.852.4

A.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B.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2019-12-16更新 | 797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文综测试三历史试题
8 .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革命北伐胜利进军
B.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9 . 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会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材料二


图一斯大林时期第聂伯河上修建的大坝


图二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上修建的大坝


材料三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失业率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原因。
(2)材料二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各自修建的民生工程,请指出这两大工程修建时期两国的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修建有何共同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6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