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毛泽东的诗词,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2022-07-01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玉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此次事件被称为(     
A.三湾改编B.文家市决策C.八七会议D.古田会议
2022-01-01更新 | 20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又指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具体体现。结合所学,说明在“孙中山开始的”这次革命中“民权主义”思想取得了怎样的实践成果?并指出此举在思想领域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   毛泽东果断阻止了他们硬是要把已经为数不多的队伍往大城市的火坑里扔的固执做法。他……把愿意跟他走的人带进山里。毛泽东当时肯定没有意识到他这个决断对中国未来的特殊意义。可是他实实在在地这样做了。产生这个想法也不是偶然的灵机一动。一个月前的决定举行武装起义的著名的“八七”会议上,他就别具一格地谈到其他与会者没有怎么想到的话题:我现在担任土匪工作,土匪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我们要搞土地革命,就要设法领导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兄。搞湖南暴动,如果失败了,也不要去广东,而应该上山。

——陈晋《文人毛泽东》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并指出会后毛泽东组织领导了哪次起义?毛泽东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
2021-12-2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

材料二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纲领”通过的时间。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纲领”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
(2)指出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简述“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由。
(3)材料三所示文章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讨论,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这次讨论的历史意义。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说一说最打动你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可贵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B.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D.成功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6 . 地方自治与社会转型

材料一   地方自治思想在中国萌发较晚,大致在戊戌维新时期。当时的维新派人士黄遵宪提出:要维新变法,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必须要“伸民权”,允许人民“自治其身,自治其乡再由一乡推之一县一府一省”。不仅如此,他还利用时务学堂、南学会进行了地方自治的实践。进入20世纪初,随着清政府“新政和顶备立宪”的推行,地方自治再次被人们提出,特别是张骞、梁启超等对此更是极力主张。

——蔡苏龙《张謇与晚清地方自治》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之初,继承了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并有所发展,实际上并非如此,……1930年,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的政治报告指出,……其他各省的地方自治推行因财政困难、地方纷乱等原因,“致自治事务,同时停顿。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也认为,地方自治困难重重,难有成绩。从具体事务考察,大多数省份仅完成县以下的自治区域划分,在涉及经费、人员等重大要素的人才训练、机关组建等方面几无进展。正是受到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理念的影响,北京市地方法规体系在客观上得以不断完善……,使得当时北京市的财政状况得以改善,民众文化程度有所提高,社会秩序逐渐安定,总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地方自治”理念对于北京市的稳定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上述材料摘编自徐振岐《国家权力重构视角下的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陈天林《民国时期的“地方自治”理念及其初步实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地方自治”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
7 . 下图是某个时期的土地使用证。“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支持,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下列选项中,属于其政策背景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B.平均地权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D.包产到户
2021-05-05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9十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所示报刊信息,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宣告成立B.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C.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D.中原大战以蒋介石集团的胜利而结束
2021-03-09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其不能真正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
A.国民党各派军阀争权夺利矛盾加重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
C.蒋介石排斥异己,但力量不足以消灭其他军阀D.国共对峙,斗争激烈
10 .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是在破解危局、抓住机遇中不断前行的励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秋收起义遇挫后,在做出“安家井冈”决策的古城会议上,毛泽东指出,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有利于武装制据,开展游击战争。边界特产丰富,群众基础又好.我们可以关了东面打西面,关了南面打北面。敌人奈何我们不得。中国的形势会有大的转变,广大农村是海洋、我们像鱼,农村是我们休养生息的地方。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武装割据,意义决不限子六县,对夺取湘鄂赣三省政权都是有很大意义的。

——于化民《苏维埃革命:从宣传口号到行动纲领》

材料二   深圳特区创办大事记

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纷纷将厂房转移到土地充裕、劳动力廉价的地方,自己抽出力量搞高科技;十年“文革”结束后的中国,有抓住时机搞建设,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需要。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诞生。
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等地,指出:“搞好特区,先不讲对台湾的影响,至少对解决香港问题有利,对安定香港人心有利。”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特区GDP年均增长率达64%,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基建为重点的奠基阶段已基本结束。

——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做出“安家井冈”决策的依据。“安家井冈”使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述促成深圳特区创办的国内外背景。并结合所学,简析深圳特区成立的意义。
2021-02-0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