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西学东渐之风,近代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在新式军队和近代学堂中推行西方“兵式体操”。同时倡导尚武精神,渐而推广至普通民众,以达强国保种之目的。甲午战争后,军国民体育得到维新派的大力提倡,在梁启超等人的呼吁下,国人逐渐认识到体育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要。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显著。

——摘编自王勃然《近代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

材料二:1917年,23岁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力作,他说“国力芥(指精神不振)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者,载知识之本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提出学校教育“三育并重”,体育“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勇而收效远”。1942年,毛泽东特别提出“锻炼身体,好打日本”的口号。1953年,毛泽东指出:“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强调了体育运动的大众性和重要性,之后他还祝贺全国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为中华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等。

——摘编自杨小波《毛泽东提出的“野蛮其体魄”,于今有何现实意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代体育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3-02-2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反杜林论》

材料二: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三: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四: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年12月)


(1)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虽然基本建立银元、铜元的货币系统,但由于民间仍有银两、制钱流通,加上大量外国银元充斥国内市场,市面流通的货币有几十种之多,中国货币市场极为混乱。1914年,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但并未取缔其他银元。各种银元银两成色不一、交易时须经换算,币制实际上是“两”“元”并存。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一。

——据张志玉《从档案记录看近代中国货币统一进程》等整理

材料二   国际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1819年,英国颁布《恢复条令》,恢复通货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标志着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自1870年始,当时的主要世界经济强国德国、法国、美国陆续实行全本位制。……临近二战结束,为解决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混乱局面,19447月,美、英等44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以 IMF 和IBRD为双轴,以基金制为基础,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摘自朱丰根《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路径与动因分析》

材料三   1870年起,主要西方工业国家(法国、德国、美国等)都基本确立了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英镑凭借其与黄金自由兑换、自由流动的属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信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1913年),全球40%的外汇储备以英镑的形式储存。(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看做是金汇兑本位制的延续,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建立了IMF来监督国家经济政策。”其主要特征便是各国国际储备被美元完全垄断。

——摘编自王浩晨《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未来趋势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币制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英镑主导的货币体系有何不同。
2023-12-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区县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度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情况分项统计表

阶段投资地区投资行业华侨来源地
18621919初兴期地区数量资金占比%行业占比%来源地占比%
19191927发展期广东212687079万美元55.16房地产42.2东南亚80
19271937全盛期福建40552551万美元19.88商业15.6美洲13.5
19371945低潮期上海1871975万美元15.39工业15.1澳大利亚5.1
1945年以后回升期西南地区数百家1228万美元9.57

——摘编自360百科《华侨国内投资》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全盛题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十三年来(19791992年)海外华人以及港澳台商在华投资,若与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投资长达八十七年(18621949年)相比,增加140倍;若与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在大陆投资的十七年相比,则增加了180倍。19791991年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资本构成详见下表

资本来源构成投资金额/亿美元所占比重/%
外国资本89.5333.30
海外华人(华侨)资本15.005.57
香港、澳门资本139.3251.82
台湾资本25.009.29
合计268.85100.00

——摘编自林金枝《1979~1992年—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现状及其今后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1992年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特点,并分析这一阶段投资额迅猛增长的原因。

材料三   2020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深情感言:“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百年来,广大侨胞始终心系祖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发挥着独特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华侨在近现代史上作出的贡献。
2023-11-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的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使反动统治阶级发生分裂和战争。红色政权能够利用这种矛盾长期坚持下来。此外,红色根据地还能使红军获得便利于作战的地势和足够的给养。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1985年邓小平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多,走的路是比较曲折的。因为我们干的是一件新的事情,叫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比我们搞得早的有苏联,还有东欧。我们开始是照搬他们的,看来他们的东西也并不那么成熟。”

——摘编自《邓小平年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邓小平思想的创造性。
2023-04-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但是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

材料三邓小平对所有计划与建设的可行性都要先进行试验,这与他使用的口号“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的。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邓小平又及时地睿智地将这“唯一标准”进行精准的具体化的解读,让每个实践者都能用它准确地给自己的实践行为量化打分……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英)理查德•伊文思《邓小平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道路”的代表性事件,并说明新中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胜利进军”的最大制度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对“唯一标准”进行精准具体解读的事件及其意义,并简要概括邓小平找到的“富国强民”道路的内涵和“根本转型”在经济体制上的表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4年,清朝贵族入主中原,建立了空前大一统的帝国。其统治者不仅继承了传统“华夷一体”的理念,还提出了“中外一体”的思想,即内地与边疆为一整体,并以积极的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中央,清朝设立理藩院,并不断修订补充《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法规.通令实施。在地方则在“修其教不易其俗,齐世政不易其宜”的方针下实施了如驻藏大臣、军府盟旗、土司等制度,对于少数民族上层则施以封爵、给俸、年班朝觐、联姻等安抚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1929617日,《关于蒙藏之决议案》在国民党三届二次中央全会讨论通过。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在推进边疆教育方面做出的第一个决议案.该决议案对于设置蒙藏学校、设立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划拨教育经费和优待蒙藏学生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规定。1929723日,教育部公布了《待遇蒙藏学生章程》12.其后又公布《蒙藏学生就学国立中央、北平两大学蒙藏班办法》,命令国立中央、北平大学开设蒙藏班。

1935年,随着教育部普及国民教育计划的展开以及发展西北文教的需要,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加大了对边疆省份的经费补助力度。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从军事和边防的实际需要出发,草拟《边民教育计划大纲》,规划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将其提供给教育部作为参考。中央组织部也先后设立中央直辖松潘初级实用职业学校和中央直辖拉卜楞初级实用职业学校等学校。

——摘编自《教育制度与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边疆教育”政策及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重视边疆教育的背景。
8 . 赋税与财政制度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的效能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庸”制和两税法归并“庸”制,是中国古代力役制度从现役为主向征收代役金为主,并逐步将代役金归并入田亩税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步骤,成为后世诸多王朝役法重大改革的龟鉴。……唐《赋役令》规定:“县令须亲知所部富贫,每因收手实之际,即作五等定簿……若遭灾蝗旱涝之处,任随贫富为等级。”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世祖颁布的《至元新格》规定:“诸……役,先富强后贫弱,贫富等者,先多丁后少丁……。"由此不难看出它与唐朝的制度联系。

——摘编自陈明光《创新·缺陷·龟鉴——论隋唐五代税收史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王安石在新法系统中的尝试与广泛应用,产生于思想观念与创造力极为活跃但又积弊重重的北宋中后期,既有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他开启了新的经济与财政模式,并以货币运作为导向。常平新法执行青苗钱借贷—在还贷时,政府虽然设置货币与实物双选可能性,但通过初为低康的“粮食基准价”设定,驱动农民选择货币还贷。……免役法则由农业生产领域深入到基层劳役领域,进一步拓展了这一趋势的广度与深度。

——摘编自俞普悲《王安石变法中国家经济与财政行为的货币化导向》

材料三   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虽同属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但财政体制遵循民主与分权原则……而蒋介石在党、政、军都拥有最高权力,而且行使权力时“被少顾及正式的指挥系统”。19281933年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期间,财政部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正常权限常受蒋介石干预、如裁减军费、集中预算管理、严格财政约束和压编开支等,都收效甚微,财政制度安排部分失效……宋子文最终被迫辞职。继任的孔祥熙任职长达12年,期间大肆任用亲信,排斥异己,严重损害了财政系统的运转绩效。

——改编自焦建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冲突》


(1)阅读材料一,理解唐朝赋税制度成为后世诸多王朝的龟鉴,请结合明清赋役改革的史实加以说明。结合所学,写出元朝与唐《赋役令》的规定存在联系的赋税制度及其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及其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为其变法的实施提供保障的货币体制。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子文时期“财政制度安排部分失效”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孔祥熙时期财政建设的成败之处。
2023-06-2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编者指出,“国民经济程度,低落到大部分人罹于半饥饿的惨状,对外防卫的实力,微弱到失地四省、莫展一筹的地步;而大家对此宿题,却都好像淡焉若忘,不加深究”。“特辑”明确规定讨论的重点问题:(一)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保障是什么?要促进中国现代化,需要哪些先决条件?(二)中国现代化当采取哪种方式,个人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外国资本所促成的现代化,或国民资本所自发的现代化?实现步骤怎样?

在讨论文章中,杨幸之等人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也有人主张采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张素民提出发展受节制的资本主义,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私人企业进行节制。“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引发了社会对现代化的持续关注。《东方杂志》《独立评论》等刊物也刊发了相关文章,其中不乏对苏联社会主义和“一五计划”的介绍。

——摘编自耿凡《八十九年前有关“中国现代化”的一次讨论》

材料二   1954年,我们党首次提出了以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明确下来。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我们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讨论的国际背景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大讨论提出的先决条件和方式问题,并进一步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现代化探索的特点。
10 .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至193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血雨腥风、刀光剑影里艰难探索的十年。从“在枪杆上夺取政权的论断”到“上山”再到“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的理论”。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

——杨超,刘文耀《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周恩来的贡献》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实现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第一步,基本上依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这个革命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1月)

材料三   195612月,毛泽东同黄炎培、陈叔通等民主人士谈话时说,地下工厂“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并说:“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所《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在“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中所做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论》提出的背景,并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3)指出材料三的史料类型,并阐述其对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