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观察下表,完成试题:

表一   中国缫丝工业的发展状况(1914-1927)

地区

1914年场数

1919年场数

1924年场数

1927年场数

上海

60

65

72

104

无锡

5

14

16

45

浙江

3

3

7

18

其他

5

7

6

6

合计

73

89

101

173

表二   1932-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表

时间

总指数

棉纱

卷烟

麦粉

火柴

水泥

啤酒

1932年月平均

99.5

103.9

114.6

66.0

101.0

96.8

——

1933年月平均

97.2

93.4

106.9

87.7

109.4

100.4

87.0

1934年月平均

100.7

105.9

93.9

98.8

103.0

103.0

105.4

1935年月平均

102.1

100.7

99.2

113.5

96.7

96.7

101.1

1936年11月份

121

136.3

135.8

111.0

144.1

144.1

70.7

(1)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表一数据进行分析,缫丝业发展呈现何种趋势和特点?这一时期影响缫丝业变化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2)分析上表,1932-1936年我国卷烟业、火柴业、水泥业发展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诊断模拟历史试卷
2 . 下表反映了民国时期三个统计时段的民族工业平均增长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

1912—1920

1920—1936

1936—1949

增长率

13.4%

9.4%

5.6%

A.一战结束之后民族工业迅速萧条B.国民政府时期工业发展陷于停滞
C.民国时期经济呈现持续下滑趋势D.国际形势变化深刻影响经济发展
3 . 据《(河北)满城县志略》载:县内之地宜棉,全县扎机约千余架,年产约四千余万斤,除供本地外,多数运往天津为出口货大宗。1928年,县内开设第一家工厂,手工棉织业遍及农村各地。全县年产宽布一千二百余匹,毛巾五百余打,绒袜二千六百余打,土布三十五万五千余丈。这说明,当时满城县(     
A.工业体系逐渐完善B.商业贸易呈萎缩趋势
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棉纺织技术领先全国
2024-05-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4 . 侨汇是指近代以来,海外华侨汇款回国内的款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洋是近代华人移居海外的主要地区。据统计,侨居马来亚(马来西亚的前身之一)的华人1931年为170.9万人;1934年为190.7万人;1938年达到222万余人。华侨中,千百十万之富豪相继出现,锡矿、橡胶等产业都被华侨掌握。侨汇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1902-1936年中国侨汇年均2.5亿元。1937年则达到4.74亿元,1938年国民政府在南洋加紧吸收华侨汇款,侨汇更达6.44亿元。

——摘编自林金枝主编《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等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由于遭遇经济封锁,中国的外贸规模很小,平衡国际收支困难。1950-1988年,我国外贸逆差共计61.24亿美元,而同期侨汇约96.1亿美元,其中给侨属的小额赡家款占多数。国家通过提供专供生活物资等手段,将这些侨汇集中起来,同时又积极争取投资性侨汇。广东、福建两省的华侨投资公司吸收的资金,以1952年为100,“1955年就为305%"

——摘编自任贵祥《新中国三十年侨汇政策研究(1950-1980)》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后期南洋侨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侨汇在新中国初期所起的作用。
2024-05-15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创新·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结合材料和所学,概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革命新道路的。

中国改革开放若干大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

中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08年

中国加入20国集团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趋势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2024-04-23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唐宝应元年(762年),盐铁使刘晏再变盐法,将官运官销改为商运商销……盐仍由民制,仍由官收;官收之后,将盐税加入卖价后转售商人;商人于缴价领盐之后,得以自由运销,所过州县不再征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立“纲法”。……从此官不收盐,由商人与煎户直接交易,收买、运销之权悉归于商人,并得世袭。清代盐政,承袭明末纲法。雍正、乾隆、嘉庆之际,国泰民安,户口繁殖,盐销量剧增。盐商以有专利,遂致暴富,生活穷极奢侈。于时上至皇帝,下至盐务和地方官吏,皆以盐商为利薮,竞相分肥。

——摘编自张荣生《盐业史研究》

材料三   自民初以来,以张謇和景学钤为代表的盐务改革派,为兴利除弊,致力改革中国盐政,但因盐商势力太大,未有结果。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在改革派的努力下,至1930年,在一些具体制度上刷新盐政。1931530日,国民政府公布新《盐法》,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的盐政专门法律。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适应战争状态,确保军需民食,同时尽量笼取盐利佐助军费,国民政府于1942年推行政府专卖制。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为转入战后建设,于1945年废止盐专卖,改行征税制。1946年行政院颁布《盐政纲领》,19473月,国民政府公布《盐政条例》。总观国民政府在战后实行的征税制,虽标榜就场就仓征税,任人民自由贩运买卖,但实际上盐的生产运销仍为封建势力和官僚所把持,巨额盐利亦由实力雄厚的官僚资本所独占。

——摘编自张荣生《盐业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盐业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盐业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盐政改革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4-04-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汉口网罗了由平汉铁路运来的豫、陕、晋棉花,由汉江水路来的陕西棉,以及由洞庭湖、粤汉铁路来的湘棉,最终成为中国最大的棉花市场。下图可以用于观察江汉关棉花进出口贸易的变化趋势。其中1922—1926年棉花进口量增长的原因可能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B.武汉棉业的改造升级
C.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2024-05-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礼》中详尽记载了当时划分细密、职官赅备的乡里区划,国中“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爱”。当时,乡、党、邻、里是四种基本的组织形式。春秋战国时期,什伍组织也被广泛采用,各诸侯国对乡村的控制逐渐趋于严密。秦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县下置乡、亭、里为基层政权遍推行郡县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体上不离“官有秩,各有掌,重教化”的窠臼。唐代实行乡、里、村三级制,以里正为主、村正为其辅,乡的功能进一步被弱化,甚至一度是有职无官。到宋代仍实行乡里制,“诸乡置里正,主赋役”。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地方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成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以体现族权的宗族组织为基础,以拥有绅权的士为纽带而建立起了乡村自治政治。

——摘编自唐鸣 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农村中因家庭间的是非和邻里间的争执·····多属“鸡虫得失””,诉讼程序的复杂导致纠纷解决的困难,因而乡镇调解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亟须。在熟悉基层行政的人士看来,乡镇政权对纠纷的调解“可以减少无数的讼累”,同时,就基层调解委员会的人员构成而言,调解委员“系由乡镇民代表会选出,多为地方公正士绅······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摘编自谢健《乡镇政权与基层社会治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镇调解的主要职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积极意义。
2024-03-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共建党以前,陈独秀等人就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涉及“封建”概念的文章,那时的“封建”意涵主要还是中国先秦时代“封建制度”的固有意义。中共建党之际,“封建制度”已转指现实中的军阀及其依附性力量。值得注意的,这里的“封建主义”带有“专制”之意,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概念使用。1926年9月,毛泽东进一步明确指出:“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阶级,乃其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毛泽东、彭湃等亲身从事农民运动者,清晰地认识到革命发展的趋势,并初步从实践中提炼出由“封建军阀”到“封建地主”这种对革命对象的新认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从反对“封建军阀”转而进入反对“封建地主”的革命道路。1940年初,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认为“新民主主义”是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过渡形态,它的政治形态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这个“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是要“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摘编自翁有为《中共民主革命理论建构中的“封建”意涵之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理论建构”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2-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近代中国机器进口额的波动趋势图。据此可知,近代(     
A.轻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C.棉纺织业发展停滞不前D.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24-03-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