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2019-01-30更新 | 6265次组卷 | 84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七类,其税率为7.5%—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十二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也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这表明当时(     
A.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023-10-28更新 | 719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1934年,国民政府提出对产业和外贸“厉行统制及保护政策”的主张;1935年特设了“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1938年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规定:“于私人企业者,由私人出资举办,于国家的整个计划之下,受政府的指导及奖励。”材料表明(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B.国民政府对根据地实施经济封锁
C.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官僚资本利用金融手段搜刮民财
4 . 1928年,《中美关税条约》签订。随后,意大利、英国、法国也与中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但这些条约都规定“对于一切关税问题及事项,此缔约国在彼缔约国领土内享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享受之待遇”。据此可知(       
A.国民政府外交新形象由此确立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中国实现关税自主仍存在障碍D.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3年,国民政府任命俞大维为兵工署署长。在他主持下,迅速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弹道研究所、精密机械研究所、材料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及光学研究所、炮兵技术处、中央修械所、航空兵器研究处等。这说明当时国民政府(     
A.积极应对日益紧张的形势B.意在建立完备的科研体系
C.努力改变科技落后的面貌D.力图平衡轻重工业的比例
6 . 条约体制与外交近代化。

材料一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的朝贡体制逐渐被西方列强所强加的条约体制取代。晚清国人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同时,开始重视通过谈判方式来解决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作为清政府所接触的一种新的国际法层面上的争端解决方式,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二 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国民为主体的外交观念得到广泛认同。民众参与外交热情高涨,倡导公开外交。巴黎和会期间,除北京国民政府代表外,梁启超、叶恭绰、蒋作宾等人纷纷赴欧考察,“表面上以私人资格赴欧,而从旁协助中国代表团”,会上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提出了修约要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众参与外交热情继续高涨:南京国民政府外长黄郭处理济南惨案不力,在民众激烈要求下,南京国民政府将其罢免;行政院长汪精卫因签订《淞沪条约》倍受指责,南京国民政府也因此对其弹劾,顺符民意。民众激烈的呼吁和参与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最终放弃了对日妥协,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摘编自印少云《国民外交运动与民国外交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时期中国外交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国民政府取得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2-05-26更新 | 530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五月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关税保管制度,将关税分为值百抽五的旧税与新增的额外关税两项,前者照旧存入汇丰银行偿付外债、赔款,后者则存入中央银行。1932年,国民政府彻底取消两种税款的分别,将全部关税存入中央银行。关税保管权的变更(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B.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D.导致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2022-10-28更新 | 885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年,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国民革命席卷全国。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后,在政治、军事、刑事、土地、人权和经济方面颁布了系列法律条文,如《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陆军刑律》《商民运动决议案》《佃农保护法》《工人运动决议案》《妇女运动决议案》等。在共产党作用下,法律制度建设倾向工农等下层人民,注意到人民的重要地位,使得社会身份得以重视,这在近代中国法制史上公开颁令是第一次。

——摘编自姚庆《论中国近代法治建设转型之路》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抱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将这个宗旨贯彻到法治建设之中。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所明确的“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以便利人民群众、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无论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所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是新时代法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无论是立法领域,还是执法、司法领域,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始终是法治建设的主旋律,都使得我国法治具有了不同于其他国家法治的鲜明特色。

——摘编自王春业《论百年来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汉国民政府法治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9 .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国民为限。”这一规定
A.表达了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B.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C.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撑D.致力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2021-04-21更新 | 943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
1935年292447
1936年302446
1937年372637
1938年382735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