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漫画《不彻底的重建》,漫画中的城墙上悬挂着青天白日旗,地上堆放的砖上写着“军阀”“旧官僚老政客”等。漫画作者主要揭示了
A.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B.旧军阀旧官僚投机革命
C.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D.国民大革命兴起的目的
2021-11-02更新 | 149次组卷 | 20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国民为限。”这一规定
A.表达了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B.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C.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撑D.致力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2021-04-21更新 | 943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子夜》是作家茅盾于1932年间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民族资产阶级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线索,反映了1931年左右中国的社会环境。

小说梗概如下: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缠绕在一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对当时中国的工业充满了信心,他热心于发展家乡双桥镇的实业,并打算以双桥镇为基地建筑起他的“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的“双桥王国”。期间,他与美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代理人赵伯韬进行斗争,有时他根本不把赵伯韬放在眼里,要和他决一高低,但当他在金融市场失败后,且得知赵伯韬有美国老板撑腰时,却又表现得“再也振作不起来”,甚至产生了“有条件投降”的想法。最终,由于合股人杜竹斋的倒戈相向,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破灭。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某一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后即着手建立国家金融体系,以控制全国经济,巩固统治。同年10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央银行条例》,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最高金融机关,享有发行货币等经济特权。此后,国民政府又通过改组银行、融入官股等方式,逐渐控制了商股占主导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为了实现金融集权和应对经济危机,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统一了货币,并与美国签署了《中美白银协定》,实现了法币与美元的挂钩。至此,国民政府完成了对全国的金融垄断,并以此控制了中国的工商业,为全面统制经济作了充分准备。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金融体系建立的影响。

材料二  红色根据地能够生存和发展,金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首要任务就是创立独立的金融系统。同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告成立,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法令,迅速统一货币、财政和税收,逐步改变了苏区金融市场混乱的局面。此外,国家银行还受政府委托,兼行商业银行之职,在吸收民间资金的同时,积极从事信贷业务,服务涉及苏区的工农业生产、粮食调剂和对外贸易等。在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条件下,红色金融从零起步,独立运作,自成体系,与中共“红色割据”实践一脉相承。

——摘编自单冬克《中央苏区红色金融史话》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金融体系与苏维埃政府金融体系的相同之处,说明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6 . 材料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名校毕业的晏阳初在内忧外患的中国腹地实施平民教育,不仅大批海归和学者跟随投身其中,且陶行知、梁漱溟、卢作孚等人皆受其感染和启发,也从东到西践行“上山下乡”,分头实施乡村建设试验,复兴濒临崩溃的中国乡村。这四位知识分子领头合力推进的乡村建设实验,不仅为挽救面临溃败的乡村社会立功甚巨,还为中华民族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社会、经济基础,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社会活动”而载入史册。

——摘编自李满星《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晏阳初等知识分子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和实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晏阳初等知识分子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意义。
7 .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新关税后,“非竞争性出口商品占总进口量的比重由18.8%升到33%”。据此可知,此次新关税的实施
A.提高了国产工业品的竞争力B.起到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
C.有效的抵制了西方商品倾销D.说明中国已实现了关税自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20世纪30年代,在江西和广东边界地区的市镇上,可以买到英美烟草公司的哈德门牌卷烟。1934年,一名中国记者写道:“许多村民不知道孙中山,但几乎没有地方不知道‘大英牌’香烟的”。这反映当时
A.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B.底层农民是外国烟草的消费主力
C.英美加强对中国的烟草倾销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
2020-03-13更新 | 39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A.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B.仍然是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
C.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2020-02-07更新 | 754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黄梅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礼》是现存最早系统阐述司关制度的文献。“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同时,西周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藩属体制的雏形。其后藩属体制历经两汉而确立,盛唐和明朝的弦化,至清朝而达到完备。为了管理不同地区间的交往,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在地区水陆关津要地、中原和边疆交往要道、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关隘之处,设立过多种类型的税关组织。随着唐宋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业革命以来,中唐以降关津的政治军事色彩日趋淡薄,原先设险守固的禁防,演变成为中央垂直课收商利的税关,财政经济开始居重。"凡天下水陆衢会舟车之所、福辏商旅之所,聚集设关,置尹掌其治禁,以安行旅,以通货贿,以佐国家经费”。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宗藩体制逐渐瓦解,口岸和海关的设置、管理均被纳入条约体系之下。一方面沿海、沿边、沿江地区近代海关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固有的国内常关因从中华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国内市场统一等需要而日遭诟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外声明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对内统一财政,实行裁厘。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1931年,为民族经济服务的中国近代化海关体系终于完全建立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关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