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国抗战的开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民族在长期的碰撞与交融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观念。《史记》运用先秦以来的典籍资料,广泛搜集各地传说,梳理、创建了一个支系庞大而主线清晰的族谱体系。在该体系中,传说中的黄帝是夷夏各族共同的始祖。

至明代,云南哈尼族传说认为先祖躲入葫芦中逃脱大洪水后生下五子,分别成为哈尼、彝、汉、傣和瑶族的祖先。南甸土司自其十六世祖开始有“呈祥”“守忠”“定国”等汉化名字出现。云南乡式名额也由洪熙元年(1425)的10名,增至万历末期的47名。沐英镇滇十年,“练兵劝农,兴学化俗”“民知草长养老而兴其孝弟矣”。

——《明代云南地区的民族融合》

材料二   193810月,东南亚48埠华侨齐聚新加坡,宣告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成立。陈嘉庚作为主席发表演讲:“吾侨均为炎黄子孙,素有‘革命之母’之名誉、爱国精神见重寰宇;七七以来,与我四万万同胞敌忾同仇,输财纾难,统计不下一万万元……盖国家之大患一日不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愿我八百万侨胞……作我政府后盾,踊跃慷慨,加紧出钱出力……使我物力愈充,使我战力愈强,使国家得籍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使民族得精吾人力物力一报九世之仇,抗战胜利必属我国。”

——《赤子丰碑》

材料三   1949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渠道动员海外人士回国参加建设。青年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投身于新中国建设。他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动员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他说:“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回到祖国去,成为当时广大留美中国学生的追求和选择!19504月,朱光亚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怀抱。他把毕生所学献给了祖国,为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朱光亚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名列“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榜首。

——《朱光亚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史记》中民族观念的核心内涵,并归纳明代云南少数民族认同汉文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嘉庚演讲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朱光亚为代表的海外赤子毅然回国参加建设的缘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2023-04-07更新 | 1806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民族危亡之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的炮声,震颤着中国大地,震颤着中国人民的心。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了自近代尤其是民国以来最严重的破坏,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着自近代尤其是民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在这个危机面前,中华民族忧患百年、沉淀百年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以无法压抑的力量骤然迸发,形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在这个高潮中,有学生、工人和各界团体的投身,有民族资产阶级、国民党左派及海外侨胞的参与。

——摘编自黄华文《七七事变前后抗日救亡运动特点之比较》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其策略,由“抗日反蒋”改变为“逼蒋抗日”以至“联蒋抗日”。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全力进行调停促成和平解决。国民党和南京政府在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与各党各军各派的逼迫下其方针、政策也几经变化。国共第二次合作终于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威逼南京之际,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实际建立。

——程中原《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材料三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均与本党三中全会之宣言及决议案相合。……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中国共产党人既捐弃成见……中国民族既已一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卫自助,以抗暴敌,挽救危亡。

——摘自《蒋委员长为中共共赴国难宣言发表谈话》(1937923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救亡运动的主要特点和深刻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对内策略的调整过程,并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扭转中国抗战时局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宣言发表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因素。
3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5年底,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在当前情形下,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共产党和红军不但在现在充当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而且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中必然要成为坚强的台柱子……”在此指导下,中共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材料二1947年10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纲领,必须迅速建立和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此,必须进行土地改革以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制定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使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逐步打消了对蒋介石集团的幻想;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争取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工作,在国统区积极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在政治上号召“组成民主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以上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及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比,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统一战线的认识。
2023-02-0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康德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以华夏民族为中心的多民族分布的空间观念,即“五服”观念。这一观念下,“华夷”为一个共同体,共处在一个天下。到秦汉时期,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为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华夷共祖”的民族思想,主张各民族同宗同源,应和平共处、共同进步。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民族观是古代社会处理民族问题的主要依据。

——摘编自赵本燕《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多维阐科)

材料二   1907年,杨度指出“在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一文中也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他反对仅以文化同一性来认同民族,强调血统的重要性。……在清末,“中华民族”一词和“大民族”观念,即各民族平等融合为大现代民族共同体的观念,都已经出现。

——摘编自黄兴涛《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1938年,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杨松提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外来说,中华民族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因而它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核心,它团结中国境内各民族为一个近代的国家。193812月,八路军政治部编辑出版的《抗日战士政治课本》中,首次对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进行了清晰明确的表达。该课本写到“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万人口,组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包括汉、满、蒙、回、藏、苗、瑶、番、黎、夷等几十个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四万万五千万人民是共同祖国的同胞,是生死存亡利害一致的。”这些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念的基本形成。

——摘编自《百年来党对中华民族的认识不断深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民族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度和章太炎民族观的不同之处,并说明清末中华民族观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中华民族观的发展。
2022-07-27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7年7月10日,救国会呼吁全国同胞团结起来,支援二十九军抗战。11月,宋庆龄发表声明,支持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许多民主党派和团体通过积极创办抗日刊物,出版抗战读物等方式,大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教育活动。这些史实所展现出的民族团结意识,可概括为
A.兄弟民族,携手卫国B.全国同胞,持久抗战
C.民主人士,协力御侮D.国共两党,相互配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