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壤战役后两天,中日两国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了一场激战。9月17日上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任务后,在返航途中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遭日本舰队的袭击。投入战斗的北洋军舰共10艘,日舰12艘。……北洋舰队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铁甲厚,重炮多,为日舰所惧。北洋军舰组成人字形阵,由定远、镇远两舰居人字形顶部,沉着应战。

——摘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强调党的政治领导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确立和执行了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凝聚起亿万民众的磅礴力量,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摘自靳于谦《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领导作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三位参与此次海战的民族英雄,并简要指出此次海战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成为“中流砥柱”的具体表现。
2021-12-1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中学等三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数百万中国军民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部感人泪下的抗战史。如图中数字标明的地点与抗战期间著名战役产生的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A.①——迫使日军三易主帅B.②——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C.③——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D.④——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021-08-26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5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七事变"爆发之前,中国共产党看到日本灭亡中国之心,从民族存亡的全局出发,率先,提出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主张。抗战初期在"亡国论"和"速胜论"的喧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分析中日双方基本情况,指明中国献抗战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目前,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比较简明的表达是四个字∶中流砥柱。

——摘编自李庚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及对形成抗战精神的贡献》

材料二   当今中国由于主动作为、恰当作为、创新作为,已经成为世界担当、世界秩序维护与优化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在未来,中国经过创新性努力,一定能成为人类进步、繁荣富强的担当者和领导者。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照这样的势头干下去,必将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引自戴德铮等《中国外交的"当今担当"》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七七事变"前中共确定"联合抗日"方针的会议,概述中共被称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世界担当、世界秩序维护与优化"方面作出的贡献。
2021-06-01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1938年2月,张自忠率第59军向淮北日军发起反击,将日军逼向淮河北岸。日军因腹背受敌,无力再向北进攻,于是全部退回淮河南岸,3月14日,张自忠又率军强度临沂北郊的沂河,向敌发起反击。经数日激战,日军被击退。对与上述战斗直接相关的会战解读正确的是
A.发生在枣宜地区
B.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某社区组织居民参加名为“中流砥柱—红色精神寻根之旅”的探访活动,如图中最值得推荐的城市是
A.①B.②C.③D.④
6 . 了解历史事件,需要掌握事件的各个要素。下图是某历史事件的相关要素,据此可知,该事件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7 . 有报刊评论百团大战:“华北我军出击之日,正是敌机一百七十架狂炸我陪都(之时)。……目标乃在使我大后方造成恐怖的空气,动摇人心,沮丧士气,……打击我抗战意志,华北胜利粉碎了敌寇这种政治阴谋。”这说明百团大战
A.推动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B.是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战役
C.坚定了民族抗战胜利的信心D.粉碎了国民党政府的政治阴谋
8 . 日本华中方面军在占领南京后,为了打通津浦线沟通南北战场的联系,作为进攻我心脏地区武汉的大后方,沿津浦路北犯,准备与华北方面军积极配合,南北夹击。为此,中日军队爆发了
A.太原会战B.枣宜会战C.淞沪会战D.徐州会战
9 . 战争的“胜"或“败”都会对后世产生各种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的)胜利者仅仅是名义上的和幻想中的:在这四年的时间里,英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战争使得法国的劳动力、国家财政和自然资源不堪重负,导致战后的内经济千疮百孔;有一位学者说,俄国“为了捍卫帝国而参战,(但是)帝国却因此而灭亡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

材料二   莫斯科已经遥不可及,严冬施虐,德军上下弥漫着恐惧的气氛。战局每况愈下,拿破仑大军溃败的命运似乎离他们越来越近。在这黑暗的时刻,正是希特勒“绝不后退”的决定稳住了部队的军心……但是这次成功的转危为安并没能让他逃脱最终毁灭的命运.首先这让他在1942年的夏季在苏联战场陷得更深。他开局不错,但随即便误入迷途,因为他眼睛只盯着高加索,结果坐失拿下斯大林格勒的良机。然后为了发动为时已晚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又使高加索之战前功尽弃。

——【英】李德哈特《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

材料三   1938年春,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军长李默庵等人专程到吕梁山下拜望八路军领导人朱德、彭德怀等,感谢八路军“对于忻口战事有极大帮助",盛赞八路军“是复兴民族的最精锐的部队”。同样,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吸引了日军的主力,也给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造成了有利的条件,使得敌后游击战争得以顺利的发展.特别是1938年春、秋,当日军调其主力进行①、②时,华北、华中出现了空隙,八路军、新四军抓住有利时机,向敌后进军,先后在华北、华中建立了一些抗日根据地

——陈元福《回顾与沉思——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叙述俄国“为了捍卫帝国”所作的军事准备。用一句话概括一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拿破仑溃败的命运"是何事件?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遭遇失败的原因。
(3)写出材料三空栏内数字对应的会战名称。根据材料三,归纳推动抗日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
10 . 《大公报》报道称:“(枣阳)宜昌战后三个月,各线无大战事,战况的沉闷在日军方面照例是整理补充,以备下一次攻势,在我们方面,也是在观望日军的动向,针对日军的企图,以从事新的部署,就在这夹缝中间,传来了北方的捷音。”下列与“北方的捷音”有关的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