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2 道试题
1 .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指出“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材料中的政权(     
A.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B.进一步巩固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C.以“三三制”原则组建政府D.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
2024-05-1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左权小调是流行于山西晋中地区的民歌,“八月二十三、下午八点半,八路军、决死队……破坏正太路,切断平汉线,同蒲路拦腰斩,鬼子没法干……公路挖成壕,铁路炸断桥,这一场大战,实在呱呱叫。”民歌中的“大战”(     
A.体现出国共两党精诚合作B.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D.使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2024-05-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37年7月至12月,边区进行了第一次民主选举。在选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是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培训;二是审查选民资格,进行选民登记并张榜公布;三是检查政府工作,评议政府工作人员,提名候选人,出榜公布;四是先行试点,再行推广。以上准备工作(     
A.旨在提高民众的政治觉悟B.体现了中共对民主政治的探索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2024-05-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抗战时期,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仇敌忾,英勇抵抗。这在客观上(     
A.促成了国共合作B.缓和了中日之间民族矛盾
C.保证了抗战胜利D.改变了中日双方军事力量
2024-05-09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原本积贫积弱的中国更加千疮百孔。国民党统治下的广大农村呈现一片衰败景象,社会问题根深蒂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日益加剧,对此,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对根据地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将其建设成抗战的坚强堡垒,是尤为必要的。而要真正发动人民群众抗日,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实现全面抗战的胜利,就必须高度重视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将维护人民的利益落到实处。

材料二   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二者密切结合,有机统一。基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对各项社会问题进行治理时,必须采取更直接更有效的举措。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和完善民主政治建设,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发展社会生产,建立群众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等措施,使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工作得以有序推进,且取得了明显实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一珂《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社会治理的研究》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他们对根据地民主政府的信任和认同,这对稳定根据地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张卫波《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及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进行社会治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进行社会治理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社会治理的意义。
6 . 1940 年,中共中央为加强山东根据地建设,成立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下辖政治、军事、财经、教育、民运 5 个部门。至 1943 年,工作推行委员会改称战时行政委员会,并增设了工商管理处,负责协调管理市场贸易活动。这一调整是为了(     
A.为抗战长期相持做必要物质准备B.推动与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联动
C.集中统一根据地管理以支援抗战D.继续强化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
2024-05-04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华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下表为创刊后的部分评论文章。这些文章(       

日期

文章题目

报道形式

版面位置

1938-01-12

《团结救国》

社论

1

1938-04-24

《巩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社论

1

1938-04-29

《加强抗日各党派的团结》

社论

1

1938-12-28

《揭破敌寇阴谋与巩固内部团结》

社论

1

A.抓住时机及时宣传中共方针B.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借助灵活手段抢占舆论高地D.利用主题提示敲打国民政府
2024-05-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民国二十七年底,应新加坡《星洲日报》邀请,郁达夫前往新加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在船上他写下了《岁朝新语》,坚信“中国决不会亡,抗战到底,一定胜利”。到达第二天,郁达夫连生活都没安排好就写下了《估敌》一文,坚信“最后胜利,当然是我们的,必成必胜的信念,我们决不会动摇”。文章引发了强烈反响。下列选项中,能支撑他此时树立“必胜的信念”的史实有(     
①中国远征军战绩名扬海外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③苏联战场已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④毛泽东《论持久战》的鼓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创作旧体诗的热潮,创作了《太行春感》(朱德)、《满江红·悼左权同志》(叶剑英)等名篇,这些作品宣扬了中共或誓死抗战、或顾全大局、或一心对外的形象。根据地旧体诗的创作旨在(       
A.宣泄抗日军民的个人情感B.塑造全新的政党形象
C.提高根据地民众文化素养D.宣传全民族抗战路线
10 . 如图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两幅漫画,如图历史现象(     

A.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B.说明中共坚持“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
C.限制了农村的封建剥削D.说明中共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4-05-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