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4年春,日本实施了“一号作战”计划,集中侵华日军50余万人于国民党战场,中共审时度势,抓紧开展和收复新地区的工作,仅不到1年收复和新建立了十几块根据地,由此可知,当时(     
A.正面战场抗战减轻敌后战场压力B.正面战场是抗击日本的主战场
C.抗日战争将开始进行战略大反攻D.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2024-06-02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阶段的形势图。该形势出现于(     

A.1931-1935年B.1935-1937年
C.1937-1938年D.1938-1945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面为1942年7月朱德视察陕甘宁边区的南泥湾后赋的诗。该诗反映了(     
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
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
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
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
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
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
A.南泥湾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B.减租减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陕甘宁边区实现抗日物资自给D.大生产运动有利于抗日根据地巩固
2024-06-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新启蒙运动,是一场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追求“民族自觉和自信”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顺应着“中国团结救亡,民族解放,争取自由,民主政治”的时代需要而发生的。当时国民党实行文化专制,日本在东北推行“奴化”教育,思想文化界的焦点已经从五四时期的国家意识逐步转向民族意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努力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主体文化。马克思主义者逐渐由五四时期的“世界性”转向了“民族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中国化”最主要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依据中国的特点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的特殊形式之下表现出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毛泽东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主张,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奠定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指导思想成功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摘编自张江芬《论新启蒙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4-06-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对当时(国民革命兴起阶段)的国共两党来说,“合则两利”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如果一定要说谁在这中间得到的更多,发展得更快,大约只能是国民党而不是年轻的共产党。大革命为什么失败?其决定的因素是客观的力量对比。

材料二   1944年豫湘桂大溃退造成的强大冲击波,使大后方人心发生变动,在相当程度上埋下了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种子。在全国抗战中,国民党表面上看来依然是庞然大物,但它的政治地位和受民众信任的程度,却一步步衰落下去;共产党的力量却从小到大迅速地壮大起来,并且团结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24—1944年这20年间,国共两党力量的强弱变化是客观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材料中任意提炼一条历史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据此可知毛泽东(     
A.注重农民阶级的力量B.肯定政治动员的作用
C.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重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7 . 下列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对知识分子的相应政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共知识分子政策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
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推动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C.改革开放新时期侧重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尊重知识分子劳动创造
2024-06-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38年8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第四支队在胶济铁路西段进行大规模铁路破袭战。同时,三支队七团与友军配合,一直打到济南历城,并一度攻入黄台、北关两车站。八路军的这一做法是为了(     
A.打破日军封锁囚笼政策B.积极参与百团大战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配合正面战场抗战
2024-06-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38年初,战地记者、作家周立波走访晋察冀边区,在阜平城外数十里参观了边区军校。他发现“爬山”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军校每天都有。毕业后,军校学员都能带着所学的山地战理论和所受的训练运用于战斗指挥上。这表明(     
A.敌后游击战在相持阶段广泛开展
B.中共善用自然条件推动敌后抗战
C.边区政府动员民众参加军事训练
D.抗日武装注重改造地形进行作战
10 . 1941年9月9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修订后的《国民体育法》,并设置了全国性的体育节。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在延安盛行,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这主要缘于(     
A.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B.国共对峙军事的需要
C.政府对体育教育重视D.坚持抗日战争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