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1月,是抗战期间国共双方发生的最严重的冲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江南新四军军部及部队万人遵令北移,由叶挺等率领至泾县以南之茂林地区,突被国军七万余人重重包围,自鱼至文,血战七昼夜,死伤惨重,弹尽粮绝。挺等率部遵令北移,并遵守顾长官祝同指定路线向苏南转移北上,不意全是诱我聚歼之计。

——摘编自《朱彭叶项抗议皖南包围通电》(1941年1月16日)

材料二:适第四十师由苏南换防,调至后方整训,新四军早已详悉其行军道路,及知该师由本月一日到达三溪,遂于四日晚,全部潜赴茂林,分兵左中右三路,向该师袭击,该师仓卒被袭,不得不加以抵抗,借资自卫,第三战区顾司令长官,为整饬纪纲,乃下令制裁。

——摘编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言人谈话》(1941年1月17日)

材料三:指挥中国第三战区的顾祝同将军于(1941年)1月初开始对共产党采取行动,以执行重庆政府向共产党新四军下达的撤离长江以南地区的命令,使他们前往日占的黄河以北地区。公报称,重庆的压力迫使共产党于1月10日在芜湖与安庆间的获港镇附近北渡长江。

——译自英人报纸《字林西报》1941年1月18日的报道

材料四:新四军是于移驻“中途被顾祝同军包围”,顾祝同是奉上级之命,“以第四十师由苏南换防调至后方整训为名,夜间进兵,向新四军突击”。

——摘编自日伪机关报《新申报》1941年1月19日的报道


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认为皖南事变的性质是什么?并结合材料对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表述清楚,史论结合。)
2022-10-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土地制度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国民经济能否协调发展。表5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土地制度安排的探索。

阶段文物或情景资料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归农民所有”,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但需交租交息
1947年7~9月,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决定没收地主土地,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将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上地公有制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永包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阶段,并以“社会矛盾与土地政策”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10-2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法律内容节选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
19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等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围绕“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进行探究,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化转型的一大特征是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其原因是所有的阶级都虚弱,结果是政权落入军事集团手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步步深入内地农村,地主阶级“破产”了,而新生的资产阶级“天生具有软弱性”,无力承担起秩序重构的重任;与之相关的工人阶级,同样由于现代产业数量少、实力弱,也不能肩负起秩序重构的重任,而以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由于高举民族解放大旗和人民解放大旗,代表了中国大多数人的利益,因而在校短时间内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正如政治学者邹谠所言,“中国共产党以其严密组织和逐渐强大的组织能力,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参与政治,所以在革命的过程,中国人民参与政治的方式起了数千年以来第一次的根本变化,农民及贫苦大众下层阶级都变成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不少上升为干部,最高层的政治领袖也以他们为‘参考群体’,这是共产党获胜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郭为桂《“组织起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基层治理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自选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2022-10-01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政权建设关于国家政权建设的部分文献摘录
文献名称相关内容摘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坚持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以国家根本法形式,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作了更为完备的规定。

依据材料,任选两个文献,解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政权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程。
2022-09-3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的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出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并说明其建立的背景和作用。
7 .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探索]

材料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攒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就是著名的“三三制”民主政权。“三三制”是延安民主的象征。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新中国也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望见,“参议会”将被人民代表大会所取代。“三三制”民主的统战协商功能将被分离出去,因而更加凸显“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

——摘编自刘晨光《“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革命与建设的史实,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色运动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体育作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重视。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每逢重大节日或纪念日,根据现实情况举办运动会进行庆祝。


1939年在安徽泾县云岭山下,新四军在皖南抗战的紧张时期,就曾举办过一场大型运动会—新四军“五卅”运动会。


为了迎接“五四”青年节,194154日至519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即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学生运动会)在平山县李家沟口村西面和柏岭村东面滹沱河北岸的沙滩里举行。


这是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规模最大的运动会,约有1300多人参加。这次运动会是朱德提议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广泛开展国民体育运动”,“支持反法西斯残酷的战争与繁重的革命工作”,“使每一个国民应该有强壮的体魄,方能担负起繁重的抗战救国工作,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上图为运动会上的投篮表演。


请从以上三次运动会中任选其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运动会撰写一篇开幕词。(要求:200字左右)。
2022-07-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湖游船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八七会议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遵义会议会址                         瓦窑堡会议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二届委员会     迁往重庆的毛泽东               七届二中全会
请选择其中三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出所选图片,明确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22-05-09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二)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1945年陕甘宁边区经济政策一览表(部分)

类别政策名称颁布主体颁布时间主要内容
农业类
农业生产互助小组暂行组织条例边区政府
1941
规定生产互助组织的权利和义务。
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中共中央
1942实行减租减息,保障农民的人权、地权、财权等,改善农民生活。
工业类关于争取工业品全部自给的决定中共中央西北局1944奖励边区内的地主商人创办工业,欢迎边区外的工商者来边区投资发展工业。
奖励实业投资暂行条例边区政府1945规定经营工业、运输业者,三年免收营业税。
商业类边区禁止粮食出境条例边区政府1941防止边区粮食外流和顽、敌对边区粮食生产的破坏和封锁,保证边区的粮食供应。
关于贸易局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
边区政府
1941新民主主义的贸易政策,是在抗日的战时条件下,有计划地调剂对边区之外的贸易。
金融类各抗日根据地合作社暂行条例示范草案中共中央
1939各抗日根据地政府要在税收、贷款政策上对合作社予以优惠
边区农贷的基本任务和目前实施办法边区政府1942银行资本和农业结合是边区金融的中心任务,农贷发放是为了增加粮棉生产。
社会动员类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边区政府1939对生产运动具有特殊成绩者均呈请奖励。
奖励劳动英雄的命令边区政府1943命华边区各专员调查历年来农业生产中的劳动英雄并呈请政府奖励。

——摘编自吴佩瑶《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政策(制度)及执行效果研究》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4-03更新 | 34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