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符号的历史演变

1922年受苏俄国家理论的影响,中共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自由统一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一开始追求的“新中国”国家目标,由于已有“中华民国”的存在,中国共产党并未提出新的国家主张。
1927年中共五大提出要建立工农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民权同盟,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及反叛的资产阶级的反革命联盟,“建立新的自由的中国”。
1931年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个崭新的“苏维埃新中国”诞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由概念设想走进全面实践之中。
1937年“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华民主共和国”在实践中逐渐被“三民主义共和国”所取代。
1945年中共七大在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基础上,又加入了“各民族自由联合”,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概念更加明确和成熟。
1948年“三民主义共和国”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已难满足现实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概念,成为中国革命的新指向,不久又提出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概念。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并就其“新中国”国家概念给出界定,“新中国”符号最终确立。

—据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以“‘新中国’符号·中国政治道路的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重视劳动教育,彰显时代精神。

下表

时间劳动教育口号劳动先进典型
①土地革命时期“劳动为了革命”
“只有弯下腰,才能干革命”
“朱德的扁担”
②全民族抗战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一边学习,一边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王震带领359旅开发南泥湾
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劳动教育应主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
“劳动最光荣”
“铁人”王进喜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摘编自魏浩天《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的百年征程》等


围绕材料主题,任选其中的一个时期,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时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凝练五四精神的基础上,构筑和培育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坚持真理、信仰坚定、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拓创新、勇于奉献、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等精神,这些精神品格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之基,也为革命精神谱系的进一步深化发挥了先锋作用。

——摘编自邹绍清、吴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精神谱系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所列精神中的一个,简述产生此精神的历史事件(提示:应包括原因、过程、影响)。
2024-01-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红色网络研学活动中,同学们推荐了以下几个红色教育基地。

序号红色展馆解说词
示例上海中共一大会址1921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
行。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希望,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
向,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
1江西瑞金革命纪念馆
2贵州遵义会议会址
3甘肃会宁长征纪念馆
4山西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5陕西延安中共七大会址
6河北西柏坡纪念馆
请按照给出的示例,任意选择两个展馆为其写出相应的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彭德怀和杨根思年表(部分)

时间

彭德怀(1898—1974)

杨根思(1922—1950)

1922年

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出生于江苏泰兴一贫苦农民家庭。

1942年

向华北抗日军、政、民提出实行精兵、简政、增加生产三项号召。指挥对日军反“扫荡”作战。参加浙西抗日根据地的自卫反击作战,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

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报告军事斗争形势。指挥青化砭等战役,基本上改变了陕北敌我形势。在鲁南战役中再建战功,被授予“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1950年

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率领一个排坚守小高岭阵地,战至剩下其一人,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壮烈牺牲。

1952年

应邀赴苏与金日成、斯大林商谈关于朝鲜停战谈判问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1953年

题词赞誉杨根思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烈士墓从安东迁往沈阳,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摘编自丁新约《中国共产党英烈志》等


围绕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材料一

时间事件历史意义
19世纪4050年代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1898戊戌维新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抗战语录摘编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8.1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7.8

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1939.7.7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共计19块,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军队132万人,民兵260万人,人口近1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作战12.5万余次,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依据材料一,提炼上表信息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任选一个历史事件加以分析。
(2)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对这句话加以说明。
2024-01-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干部教育

材料一   1939417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论干部的学习》,指出干部在职学习的几种方法是:“(一)在实际中学习;(二)读书;(三)向群众学习;(四)适当地给予干部独立负责工作的机会,来锻炼干部、教育干部。”19401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规定了学习课程的内容(如下图)。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简史》

材料二   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我们的同志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35日)

材料三   建国初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各省、市共开办干部学校和训练班347所,这些干校共培训科研、教育、工程技术、医药卫生、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业干部127.5万人。到1954年,全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发展到14万人,比1949年增长近13倍。

——摘自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工作通讯》(1956年第7期)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20世纪30—50年代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历程。
2024-01-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群众》周刊创刊于193712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的理论刊物。以下为其刊载的时评、社论和文章(部分)

时间相关文章
193712《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拥护蒋委员长宣言》
19381《制止日寇非人暴行》《怎样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战》
18387《一年来的东北抗日联军》《向前线将士致敬,向阵亡将士死难同胞致哀》
19397《反对妥协投降,坚持抗战到底》《坚持团结才能争取最后胜利》
19401《“扫荡”和反“扫荡”的一年》
194012《论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
19416《苏德战争与中国抗战》《为建立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而斗争》
19441《从胜利的民主望民主的胜利》
19449《论三三制》《论秧歌剧的形式》
19454《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

材料二   1938年武汉地区《群众》周刊读者身份统计


——据张红春《〈群众〉周刊的抗战政治动员研究》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群众》周刊的史料价值.并对其抗日宣传工作加以阐释。(要求:阐释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1-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文件内容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没收地主、富农、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土地分配的原则是“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以“最有利于贫农、中农利益的方法”按人口或按劳力平均分配;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允许农民出租、买卖。
19421《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地主应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缴纳。
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821《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200512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20061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农业税废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农业农民”任选至少三个时期,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1: 1898年前后,天津杨柳青年画 《纺纱绩麻图》 。图中文 字为:“妇女工作,当聚一处, 纺纱绩麻,各尽所长”。

图片2: 1940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杨筠在1940年创作的套色木刻年画《努力织布,坚持抗战》。

图片3:1948年,古一舟创作的套色木刻年画《纺织互助》。图中文字为“有的织、有的纺,互助起来实在强”。

——摘编自廖晨晨《近现代女性纺织劳动题材木版年画的改良与创新探析》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3-12-2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