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分别考察的文章、著作已经相当可观了,而把决定20世纪中华民族命运的这两场最重大的“外战”和“内战”联系起来,考察二者的内在联系、二者的历史逻辑分工、二者的组合影响,应说是一个新视角,也是一个极有价值、意趣颇深的课题。

——摘编自金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历史逻辑透视》


根据材料,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二者的内在联系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同时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这些举措(     
A.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B.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D.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在大生产运动中出现的“变工队”“扎工队”等农业劳动互助组织形式,经过推广,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据此可推知(       
A.“三三制”得到了全面落实B.根据地的粮食自给力提高
C.农民土地所有权得到保障D.军民团结成为抗战的主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如表为陕甘宁地区(根据地)没收地主等阶级财产收入简况表(1936~1937年),表中数据变化(     

1936年1937年
总额(单位:万元)65.32.3
占财政收入比重55%4.41%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B.反映了敌后战场的艰难处境
C.是中共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D.源于日军“以战养战”的掠夺
5 .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十大政策: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顿三风、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减租减息。据此可知,这些政策(     
A.扩大了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B.助推抗日民主政权在各根据地建立
C.适应民族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D.促进了中共敌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2024-02-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37年8月,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指出:红军的作战方针应该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并说明这是在抗日战争这种特定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正确方法。毛泽东的这一作战方针(     
A.说明了党内思想整风的必要性B.适应了正面战场抗日战争需要
C.利于配合和支持正面战场抗战D.体现了中共独立领导抗日战争
2024-02-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铸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出自歌曲《延安颂》。符合歌词中“延安”“抗日的阵线”这些信息的史实是(     
A.配合盟军对日作战B.实施“三三制”原则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将沿海工业迁至大后方
2024-02-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内容出处
“真正的统一民族主义国家和国内的和平,非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是永远建设不成功。”中共二大宣言
“当他(毛泽东)分析被外国侵略者切瓜一样分割的封建中国的种种症结时,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当他领导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斗争时,他就是中国的列宁。”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反对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毛泽东《论持久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2-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发表讲演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第一个基本原则便是统一、这就是说要跟朋友讲亲爱、讲团结、互相帮助;但还有一个原则是斗争,那就是劝解、说服、教育。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矛盾有所缓解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难以维系
C.中共坚持团结抗战D.国民党的反共倾向日益增长
2024-02-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1940年3中共中央《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

材料三   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指日可待,在这个重大转折关头,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完成了全国革命的任务,这是铲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工夫。”所谓“铲地基”就是废除旧中国的封建制度、官僚资本主义制度,“起房子”就是建立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事实表明,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实践探索中取得重大成就。

——《求是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各是什么?此约法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初期建立了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2024-02-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