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40年,毛泽东在《论政策》中指出,应容许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来根据地和我们合作,办学、办报,并提出对广大知识分子采取大量任用,教育、改造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提高根据地群众的识字率
C.与国民党争夺中间知识分子D.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2024-03-01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1939年,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一届参议会,6名妇女被选为边区参议员。1941年,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17名妇女代表当选为参议员,陕甘宁边区15个县县级女参议员达76人。这说明,陕甘宁政权(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B.提高了妇女政治上的地位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D.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权”泛指人民的权力。近代中国最急迫的任务是“救亡御侮”,这一任务被“士人”们直接凝炼在“民权”思想之中,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权”思想中的“民”,主要包括封建官僚、封建绅士集团和由科举制度产生的封建功名之士。谭嗣同指出:“苟有绅权,即不必有议院之名,已有议院之实矣。”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中庸”,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民权”不是和“君权”对立,而是共存的,这体现了“中庸”政治的要旨。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从学理上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根本否定,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社会契约”、“天赋人权”成为其后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起到了理性启蒙的作用,其“民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权力。

——摘编自王先民《近代中国早期“民权”思想探迹》

材料二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深切认识到,只有建立起包括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民主联合政权,才能最终夺取抗战的胜利。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加入抗战队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明绅士也都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自觉投身抗日战争。1940年初,陕甘宁边区延安县中区五乡在征粮过程中,乡政府通过民选方式组建征粮委员会,27名委员中中共党员9名,占三分之一、其余均为党外人士,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1940年底,国民党断绝给八路军的军饷,并派重兵围困陕甘宁边区,使边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几度陷入绝境。为战胜困难,必须要团结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力量,才能确保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三三制”政权,有效化解了抗日根据地的内部风险和矛盾,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尹恒《简述抗战时期陡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民权”思想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权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4-02-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   ②国共两党的关系
③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中国革命的性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4-02-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0多个团,约20万人,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该战役是(     
A.百团大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淞沪会战
6 . 【根据地与敌后抗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抗日人民政权的建设,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致力于建设一个民主、公正、廉洁的政府。太行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首要目标是扩充力量、扩大武装,而非“阶级纯化”,因而,根据地的阶级成分较为复杂,制度政策尚不完善,干部整体数量不足。根据地的一些干部自身革命意志不坚定,有了思想懈怠和不良作风,违背了廉洁从政规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贪污腐化行为。为遏制贪污腐败与浪费等不良风气,打造根据地风清气正的良好风貌,保持党自身的纯洁性,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关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编自夏文华、孙凡闵《太行抗日根据地廉政宣传的实践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42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以军事“扫荡”为主的毁灭性打击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军事压力,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一方面,军事上战斗频繁,伤亡重,干部牺牲大;另一方面,根据地面积缩小,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状况极端困难,有些地方军民的吃穿等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强调在新的残酷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动群众,依靠根据地广大军民,正确处理各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战胜困难。

——摘编自石仲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核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共在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廉政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阶级政策,并简评其实行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20世纪40年代,八路军总参谋长左权对作战目标进行了筹划,提出“重要铁道线,特别是平汉、同蒲,应同时组织有计划之总破袭,配合正太铁路战役成功”。左权这一筹划旨在(       
A.实现毛泽东“持久战”思想B.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C.打破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D.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
8 . 民主革命时期党有三次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它们都(     
①变革了土地所有权②调整了生产关系
③废除或限制了封建剥削④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2024-02-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以前,在太行抗日根据地,为了牵制日军,我党对敌占区实行了严格的完全管制贸易政策,禁止边区粮食出口,不与敌占区开展贸易。19404月召开的黎城会议上,中共中央北方局确立了“对外统制,对内自由”的经济与贸易政策,“对外统制”是指根据地的出口贸易必须在根据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商品的出口必须换回根据地所需的必需品;“对内自由”是指除特别规定的违禁品外,在根据地内允许商品的自由流通。1943年,随着各项政策的日趋完善,根据地在贸易统制的基础上开始利用市场,采取统制与市场相结合的粮食统制政策:“恢复粮食自由集市,根据地内粮食买卖贩运完全自由。”由此,太行区以粮食交易为主的集市贸易开始蓬勃发展。

——摘编自杨建中《太行抗日根据地的粮食统制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53年是中国进行大规模生产建设的第一年,尽管得到了苏联等国际力量的支援,但要想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仍需在综合考量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经济建设,从具体国情来看,1953年,我国市场上多次出现各类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其中粮食领域的消费状况最为严峻。1953年,国家只能完成310亿斤的收购,而统销数量则需要567亿斤。城镇地区的用粮需求也在进一步增加,1953年城镇人口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765万增加至7725万人。加之自由市场上粮食倒卖、投机倒把等现象频发,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日常消费。1955825日,国务院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之后,全国第一套粮票正式流通,拉开了长达38年之久的“票证经济”的序幕。

——摘编自高倩《凭票供应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953—1978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太行抗日根据地粮食政策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粮票制度的原因。
10 . 1942年7月7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出版《晋察冀画报》,以摄影照片的形式展现根据地军民的生活、战斗情况。画报上出现的部队和人物,表示要更勇敢地多打胜仗,而没上画报的部队纷纷以“打胜仗,上画报”“下次战场见,看谁上照片”作为战前动员口号。由此可见,《晋察冀画报》的创办(     
A.提升了共产党员干部素质B.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C.鼓舞了边区军民抗战斗志D.保障了敌后战场的地位
2024-02-26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