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9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太原会战后,几万装备低劣的八路军、新四军以“敌进我进”的超常胆略逆势而上,陆续开赴华北、华中等敌占区,构成了中国抗战的一道奇特景观。这一“奇特景观”(     
A.违背了游击战的基本原则B.旨在保存人民军队的实力
C.扭转了中国抗战不利局面D.为中国抗战开辟了新战场
2024-02-05更新 | 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一)历史试题
2 . 鉴于上海久攻不下,东京日方作战部门决定调用华北战场日军第五师团的主力到上海,进犯山西的日军因此长时间未能突破卫立煌在忻口的防线,而日军的后方增援部队、飞机则屡遭八路军在平型关、阳明堡、雁门关一带伏击。材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A.进入到了战略相持的阶段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战场战略上相互支撑配合D.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2024-02-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2024届高三1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符号的历史演变

1922年受苏俄国家理论的影响,中共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自由统一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一开始追求的“新中国”国家目标,由于已有“中华民国”的存在,中国共产党并未提出新的国家主张。
1927年中共五大提出要建立工农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民权同盟,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及反叛的资产阶级的反革命联盟,“建立新的自由的中国”。
1931年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个崭新的“苏维埃新中国”诞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由概念设想走进全面实践之中。
1937年“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华民主共和国”在实践中逐渐被“三民主义共和国”所取代。
1945年中共七大在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基础上,又加入了“各民族自由联合”,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概念更加明确和成熟。
1948年“三民主义共和国”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已难满足现实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概念,成为中国革命的新指向,不久又提出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概念。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并就其“新中国”国家概念给出界定,“新中国”符号最终确立。

—据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以“‘新中国’符号·中国政治道路的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毛泽东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中写道:“今秋如能检查减租政策的实施程度,并实行彻底减租,就能发扬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明年的对敌斗争,推动明年的生产运动。”据此可知,与文中“对敌斗争”相匹配的口号可能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D.和平、民主、团结
2024-02-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1944年山东清河区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人员构成情况表。这可用来说明,清河区抗日根据地(     
地区行政委员数目共产党员进步人士中间力量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清河962931%2931%3838%
博兴511631%1223%2346%
垦利562951%2442%37%
A.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B.大力推行减租减息政策
C.努力建设抗日民主政权D.重点关注抗战宣传工作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材封面、编者的话及目录节选。


材料二   教材部分内容节选:《报国仇》歌、《我是小侦探》。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共“胶东国防教育委员会”于1938年八月初版的《国防国语课本》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防国语课本》内容是围绕哪几方面来编写的,并概括其编写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防国语课本》的历史作用。
2024-02-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以下为1942年该报的改版方案(部分)。这主要是为了(     
·要“深入地反映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要求和呼声”
·只适合高级知识分子口味的学术性专刊停办
·摒弃半文半白的新闻体,从社论到新闻一律改用白话文写作
A.揭露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B.创新宣传方式扩大统一战线
C.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D.动员群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2024-02-04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井冈山会师纪念碑

图二延安革命纪念馆

图三西柏坡纪念馆

材料二   第十四章人心向背的较量

人心向背,是最终左右一切的决定性力量。解放战争中,军事局势迅猛发展,国民党统治区内以学生运动为先锋的民众运动风起云涌,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区人心的变动。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最坚决地、脚踏实地地在乡村中领导广大贫苦农民,把几千年没有能解决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根铲除:这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奥秘所在。民主同盟坚决拒绝参加国民大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动向,反映出原来处于中间状态的人们在政治态度上的进一步变化。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突出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2024-02-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抗战全面爆发后,陕西各地掀起兴建面粉厂的热潮,大中型工厂新增14家。1940-1943年,陕西机制面粉年均产量占后方总产量的67%。陕西机器面粉业的发展(     
A.体现近代工业的平衡分布B.与战局的变化密切相关
C.满足战时人口内迁的需求D.取决于优越的经济条件
2024-02-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无任何代价地实行没收。被没收来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雇农、苦力、劳动贫民,均不分男女,同样有分配土地的权利。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材料二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中共中央西北局提出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草案》。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分歧,党外民主人士李鼎铭首先发言,有一些中间人士政府委员赞同他的意见,但与会多数政府委员不同意其意见,纷纷发言,坚持尽力维护佃租农民和借债人的权益。经过民主协商,文件吸收了李鼎铭等人的意见,并顺利颁布实施。

——摘编自李维汉《回忆与研究》等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以后,为解决“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问题,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导致近代中国农村衰落的封建土地制度问题,此后则通过农业合作化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取消农业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一系列政策方针的加持下,农村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钱宁《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中的土地政策。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的制度探索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建立后指导土地改革的法律,并分析该法律实施的意义。列举改革开放后国家为农村发展采取的政策。
2024-02-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选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