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1 . 1938年初,当国民党向黄河以南大撤退,日军继续向中国腹地进军时,八路军采取“敌进我进”的策略,向太行山以东广大地区挺进,发动游击战,占领广大农村,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八路军的这一战略
A.证明了国民党阵地战的失败B.推动了抗战进入新阶段
C.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D.有力地支援了太原会战
2020-11-10更新 | 30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中共七大代表张妙根保存的1941年版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徽章,徽章反映的信息是
A.抗战期间中共仍未间断对广大党员的教育
B.毛泽东思想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展开激烈斗争
D.中共的敌后抗战开始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2020-11-0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选科新题型测历史试题
3 . 抗战末期,陕甘宁边区和山西根据地出现了一些农业生产模范互助组。农民通过互助方式,不但解决了个体农户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困难,而且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取得了粮食丰收。这些尝试
A.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证明了人民公社的可行性
C.为建国初的农业经营提供了经验D.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
4 .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下列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型关伏击战
②洛川会议
③瓦窑堡会议
④百团大战
A.③②①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5 . 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林则徐、安德馨、邓世昌、彭德怀
B.徐骧、蔡廷锴、邓世昌、彭德怀
C.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聂荣臻
D.徐骧、谢晋元、左宝贵、彭德怀
6 . 美国《时代》杂志记者爱泼斯坦(1944年访问延安)在《突破封锁访延安》一书中写道:“这里产生了一种别处见不到的全新的中国人——正直、不怕当权者、随时准备接受批评和新思想、不顾讲客气和‘面子’的老规矩。”这折射出当时
A.美国开始支持中共抗日B.延安建立了民主政权
C.抗日根据地的发展迅速D.国共合作进一步巩固
7 . 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及派别对李鸿章评价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影响评价李鸿章的因素进行阐释。
8 . 为建设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探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下列阐释中,符合该原则精神的是
①“三三制”适用于抗日根据地,也适用于陕甘宁边区
②在根据地的参议会和政府中都应体现“三三制”原则
③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实行“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必须把地主拒之门外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020-10-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44年12月,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地权条例》规定:“凡合法土地所有人在法令限制范围内,对于其所有土地有自由使用之权,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土地为一切依法分得土地人所有,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土地仍为原合法所有人所有。”上述规定旨在
A.改变农村原有的土地私有制度B.鼓励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C.进一步巩固各阶层联合抗日D.为反抗国民党积蓄物质力量
10 .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战场进行了英勇顽强抗战,有力配合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以下对中国战场重大战役的报道,按其反映的重大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中日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
②“粉碎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囚笼政策’,震惊中外”
③“日本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④“中方‘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而整个鲁南地区,‘日军死亡的人数超过16000人’”
A.①④③②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