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   秦灭六国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实现了“诸夏”的统一,又取闽越地,置闽中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岭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44县,又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今黄河以北内蒙地区)。这样,秦始皇便在我国相当大的地区实现了政治统一。这一统一,包含了南方百越系统和苗瑶系统的民族、西方部分氐羌系统民族、北方部分阿尔泰系统的民族以及东北部分少数民族。因此秦的统一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二   元朝对边疆的控制在以前朝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这一地区没有州、县建置,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元廷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区农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第一任行省长官在云南“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由是文风稍兴”。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危亡激发群众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大局出发,超越意识形态、阶级立场与党派利益,推动国共合作,建立起以国共两党为主体,包括中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及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外,中国共产党还进行了制度上的创新,如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抗日阶级,又如1941年后在陕甘宁边区建立5个回民自治乡和1个蒙民自治区保障了“各族人民的联合团结,有利于集中中华各民族的力量对日作战”。

——摘编自朱金春《抗战历史遗产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具体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分析元代边疆治理措施的积极影响。
(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转折点,依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所做出的贡献。
2 .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20世纪40年代的高频词汇包括
A.打土豪、分田地、大后方、傀儡、一致抗日
B.西南、西北、减租减息、和平、解放、反饥饿
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
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框内容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某一大会战的战绩总结报告节选,此大会战是

这一大会战,是以华北八路军主力之一部,及决死队在本部统一号令之下,在华北广大地域之内,向各个交通沿线及各个大小据点之敌伪英勇积极自主进攻的大会战。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枣宜会战D.百团大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抗战时期大批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人口及各种机关向西部后方进行迁移,意义十分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30年代5个大型城市和6310万人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上海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大型工商企业。七七事变后的短短数年中,全国城乡共有1425万人迁往西部后方。从1937年至1942年底,桂林市人口增2.16倍,重庆的人口从战前的47万人猛增至124万人。贵阳、宜宾等城市人口也成倍增加。随着政治中心移往西南,仅陪都重庆国民政府的各类机关就共约130个,重庆集中了大批政治家和党军政人士。各类内迁的民营、国营和军工企业约上千家,大量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也随之内迁。这对于大后方的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化工巨子范旭东率200多名技工入川,推广晒盐卤技术,降低了成本。光学专家龚祖同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回国,制成了中国第一台军用望远镜和机枪瞄准镜。女工程师丰云鹤于抗战爆发后毅然回国,在重庆办厂,从肥皂废液中提炼甘油以制造炸药。内迁高校多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西南联大已发展为5个学院26个系、350多名教师、327多名学生的大学。西南联大的教授可谓集一时之选。日后师生人才辈出。

——摘编自忻平《试论抗战时期内迁及其对后方社会的影响》


(1)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简析抗战内迁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此战严重破坏了正太铁路、平汉铁路、同蒲铁路北段及白晋铁路,有力回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强化政策',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此战”应为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太原保卫战D.百团大战
6 . 下表节选自《抗日根据地经济史》部分目录。据此可知,当时根据地
A.实施多种措施使经济空前繁荣B.得到了多种政治势力援助
C.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实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2021-12-10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021-12-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8 . 抗日战争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总格局可以这样概括,即一个战争、两个战场、三种政权。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经过一年多的剧烈变化,这种总格局于1938年年底形成。直到日本战败投降,这个格局才消失。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内部的演变,是在这个总格局中进行的。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战场。二者存在着矛盾与斗争,但在整个抗战时期,中日矛盾是决定一切的。两个战场的配合是主要的,从整体上和抗战全过程来看,中国是在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战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两个战场”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战场的关系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下列史实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②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③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④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免除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所得多寡,实施不同程度的累进税制。”这一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A.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B.打破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包围
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团结地主和农民阶级共同抗日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