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5年,重庆谈判开始当天,重庆《新蜀报》发表社论指出:“全国人民希望的是,化干戈为玉帛。”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希望重庆谈判中,大家都能放弃成见,完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前提。”这反映出(     
A.全国民众支持中共主张B.社会第三方力量对谈判充满期待
C.国共双方谈判顺利进行D.重庆谈判基于社会舆论压力开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47年5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共匪操纵学潮,自由分子之教授对政府维持社会秩序、取缔学潮之命令反表示不满。一面经济危急,物价高涨,人心不安,更影响前方将士之心理。”这反映出(     
A.国统区通货膨胀十分严重B.国统区地下党的活动频繁
C.国民党在政治上日趋孤立D.和平建国的思想深入人心
2023-04-25更新 | 482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47年,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文,指示刘伯承邓小平:“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该军事行动(     
A.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D.彻底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2023-04-13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特别提醒全党,“只有将城市的生产建设工作恢复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了,并使工人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们的政权才能够巩固”。否则“党和人民就不能维持政权,就会站不住脚,就会失败”。这次会议(     
A.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和方针B.提出了为新中国成立作准备的任务
C.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023-03-25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7年,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948年底,各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土地改革(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进一步瓦解了国统区的经济D.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6 . 据记载:“1946~1948年国统区产生了恶性通货膨胀。以重庆为例,1946年12月物价上涨了近5000倍,100元法币在1937年时能买2头牛,但到1947年却只能买1/3盒火柴。1949年3月与1948年8月相比,生活指数上涨了3500倍。”上述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①普通民众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②国民政府逐渐失去民众支持
③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军事行动                  ④美国逐渐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毛泽东说:“我们虽然提出了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口号,但是如果没有三军挺进中原,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我们的12月会议是不敢开的,这个口号我们也是不敢提的。”此次军事行动(     
A.增强了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B.揭开了伟大战略决战的序幕
C.促使解放战争出现战略转折D.导致外线作战转到内线作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满怀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与毛泽东所说的“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B.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战略决战的全面胜利
9 . 【中共土地政策】

材料一   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就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随着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地开展起来。在三年多土地革命实践中,基本形成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政策和方法。农民政治、经济上的翻身,迅速分清了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他们拥护共产党,纷纷参加红军,慰劳红军,形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2

材料二   1947年6月至8月,人民解放军渐次转入战略进攻和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正如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从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三分之二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已进行改革的地方,有的也不够彻底。为了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进一步发展,1947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土地制度改革,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革命和1947年土地改革的相同之处。
10 . 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区的妇女们常遇到紧急任务,比如要缝制几顶军帽给前线被俘后自愿参加解放军的国民党官兵,于是几十个村里的灯又是几夜未熄。民工们把弹药送到前线,已经精疲力竭,还不愿意走,非要看着自己运来的炮弹如何被推进炮膛打到敌人阵地上去。这些事例可直接用来说明(     
A.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B.民主革命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民众积极支持解放战争D.人民群众强烈渴望和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