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再声称实行“宪政”,但与各党派平等协商有先决条件,即国民政府法统不致紊乱,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军令政令必须统一。这一“条件”的实质是
A.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B.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
C.欺骗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D.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2022-05-19更新 | 55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临沂一中高一下寒假自主学习调研历史卷
2 .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2022-03-29更新 | 2958次组卷 | 80卷引用:江西省名师联盟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金卷历史试题
3 . 在重庆谈判中,国民党认为解放区政权已成为和平障碍,因而在政令统一前解放区政权须予取消,但仍期望双方能商得具体解决方案;中国共产党亦同意在解放区政权问题上继续商谈。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国共
A.谈判未有任何成果B.谈判双方相互妥协
C.双方关系彻底缓和D.谈判结果难以预料
4 .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全民族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中国共产党这一宣言发表是在
A.瓦窑堡会议前夕B.八一三事变前夕
C.重庆谈判前夕D.新中国成立前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力量对比,是最有利于双方实现某种历史性妥协的;战后中国的和平如果能够实现,它必定是与这种妥协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妥协”的理论意义在于
A.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讨论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C.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任务D.提供了国共和平建国的可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6年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时局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走上了和平民主新阶段,所以从此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要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议会斗争形式。”这一论断说明
A.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意愿B.中共已经放弃了武装力量
C.重庆谈判消除了国共分歧D.议会制在中国已完全确立
7 .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毛泽东此言论的主旨是
A.着力揭露国民党独裁的本质B.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C.表达了中共和平建国的诚意D.反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8 .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泽东此论意在(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精神
C.强调人民革命的重要性D.建立中国特色民主政治
9 .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材料三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运动?革命的结局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人民的这一愿望是否可以实现?
10 . 下图是1945年8月—1947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图(据杨荫溥《民国财政史》)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日本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