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
2 . 【时代精神与劳动模范】

材料一

延安时期,为配合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中共中央发起了“树立典型,表彰模范”的劳模运动。193812月,在边区建设厅召开颁奖大会,奖励了19位劳动英雄,这是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中第一次由政府举办的颁奖大会。1939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颁布《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惩条例》《机关、部队、学校人员生产运动奖励条例》等。这一时期,边区劳模运动从较为单一的奖励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发展为群众运动。随着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劳动英雄和先进典型大量涌现,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和建设的发展。

——摘编自王彩霞《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研究》

材料二

1950925日至10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有464人荣获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一时间英雄和劳模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示范效应转化成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和志愿军战士杀敌的勇气。1951117日。齐齐哈尔机床厂马恒昌小组提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紧接着,东北各国营公营厂矿又提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一场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调动集体力量,把高度的劳动热情与钻研技术精神相结合的群众性劳动竞赛,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逐渐深入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劳模运动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