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6年以后,根据“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国向苏联大举派遣留学生,学习国内紧缺的专业,国内能培养或国内不能培养但不紧缺的专业都被排除在外,但这也出现了因语言不过关而影响专业学习的现象。这反映了(     
A.留学生选拔不够严格B.教育领域存在急功冒进
C.外语教育与实际脱节D.教育服从国家发展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宣传画《国家保护公民储蓄》,由余木创作、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出版,1955年为初版,共发行19.3万张。该宣传画(     

A.赞颂了工人参与建设的热情B.进一步确立了宪法的权威
C.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D.体现“双百”方针创作精神
2023-11-10更新 | 29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3 . 如表为1956—1958年陕西西安供电区电价。这可以用来说明(     

年份

大宗工业

普通工业

非工业动力用电

表灯

1956

0.075

0.13

0.13

0.25

1957

0.07

0.12

0.12

0.22

1958

0.075

0.13

0.13

0.25

A.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决心B.西安地区电力基本普及
C.陕西省发电量增长有限D.重工业耗电量逐渐降低
2023-10-27更新 | 292次组卷 | 13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一   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115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材料二   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整理的“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部分)。

时间进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和1980年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面对与会国家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     
A.巴黎和会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雅尔塔会议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劳动英雄和先进生产者主要来自农业、机关和军队方面,劳模精神则是“为革命献身、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经验加创新”,一线产业技术工人是主流,评选出来的劳模通常是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劳模精神的内涵则演变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更强调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改革开放事业的突出贡献。

——摘编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嬗变与省思》


根据材料概括评选劳模标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地区的青年团就发展了6万多团员。组建1901个团支部,工厂企业中有1158个团组织,组织了25个产业工会,2555个工会委员会。这些组织的建立(     
A.推动了基层民主建设B.提高了民众参政积极性
C.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虽有初步发展,但存在许多弱点。18951913年创办的549家厂矿中,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无以下的小厂却有303家,占总数的55.2%。同时,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厂,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产品达不到“价廉物美”的市场需求。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以此为诱饵,招华商入伙附股,结果往往被兼并或倒闭。

——摘编自庄鸿锋《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材料二   “一五”计划开始时,工业化所需巨额资金主要取自我国的农业。民国时期中国的积累率从未超过6%,而1953年以来,积累率高达20%—30%。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3.6%。“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建立起来,旧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

——摘编自高粱《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和意义。
2023-08-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为解决失业人口问题,辽宁省于1952年共组织10509名失业、半失业人员参加治理市区南部臭水沟和改造运河工程,工程结束时收入达到800万(东北币)元左右;另外还组织14.4万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或到私营、公私合营和合作社就业。对辽宁省的举措理解最全面深刻的是(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提供劳动者就业机会
C.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D.增强共产党执政基础
2023-07-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不断探索发展中,虽艰苦备尝但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小康社会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
2023-07-29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2)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