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某同学试图运用史实解读下图,其中合理的是

新中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示意图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甲图B.国民经济调整——乙图
C.“人民公社化运动”——乙图D.经济体制改革——丙图
2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革命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朽统治长期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它的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自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自童光政的《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具体表现。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其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它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材料意在说明
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已成熟B.五项原则是外交的总原则
C.五项原则被国际广泛接受D.国内建设需要外交新突破
2020-11-19更新 | 460次组卷 | 7卷引用:海南省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6年7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九福乡长福村最后一户单干村民朱文章从拒绝入社到主动入社的过程。以前他认为“有耕牛,吃、用、花三不缺,还管什么合作化不合作化呢”,因而拒绝入社。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社员收入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并且合作社在他家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使他决心加入合作社。这一报道
A.说明了生产关系调整的合理性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C.对社会主义改造有动员作用D.反映了作者对土地改革运动的认同
5 . 1950年9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旧上海由殖民者强行占地建造供其赌博享乐的跑马厅改建为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这表明人民政府
A.开启大城市规划改造的新局面B.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
C.践行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理念D.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痕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天津南郊区左营乡的社员普遍反映:“走社会主义不能等,得坐飞机追,不能老是半社会主义。”江西东乡县黎墟乡,区长在农民大会上作了入社动员报告后,第二天就收到了279封申请书,有些申请书上画着喷气式飞机,写着:“我们要像喷气式飞机那样,朝着社会主义飞奔!”上述记载可能出现于
A.1949—1952年B.1953—1956年C.1958—1961年D.1978—1983年
7 . 1955年,毛泽东在某次讲话中说:“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这里“生产的深度与广度”是指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
C.公私合营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9 .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为改变这种状况,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
A.“一五”计划建设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10 . “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优化工业分布格局
B.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D.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