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0年春,上海市长陈毅在上海市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上的讲话指出:“对广大人民生活有直接关系的事业逐渐参加公营方式,这是应该欢迎的。在这一类事业中的私营部分应该服从公营的领导,作适当调整与分工,公营企业能巩固能发展对私营企业仍是有利的。”这一讲话反映了当时(     
A.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B.新中国对打赢“银元之战”的信心
C.新生的人民政权已得到全面巩固D.上海市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方式
2 .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基本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

材料二   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民国民法典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民国和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给我们当下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何思敬(1896-1968),中国著名法学家、哲学家。早年留学日本,有意识地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1927年回国后在中山大学执教,经常利用课堂讲授唯物主义、介绍十月革命。他还开设“义务讲座”,讲述抗日形势,宣传红军长征,引导师生关心国家大事。1938年,到达延安,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员等。抗战胜利后,何思敬作为中共唯一的法律顾问参加了重庆谈判。1948年到西柏坡,参与草拟《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后,调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兼任国家法权理论和国际法教研室主任,参与宪法的起草。何思敬精通多国文字,翻译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人的著作。毛泽东称赞他是“全国第一流的法学家”。

——摘编自龙翼飞、王渤飞《何思敬:新中国民主与法制的奠基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高度评价何思敬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何思敬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4-06-13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五)-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创作于1956年的宣传画《颗颗金,粒粒黄,合作化的道路真正强》。该作者意在宣扬(     

A.男尊女卑观念彻底消亡B.农民对人民公社的热烈欢迎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工业化建设改变了农村面貌
2024-06-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五)-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戮力治理国民政府留下的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到1953年春,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这些治理成绩的取得(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B.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
C.一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D.成为工业化建设的良好开端
2024-06-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四)-高中历史
6 . 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作为外交代表对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该方针是(     
A.不结盟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另起炉灶”
2024-06-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新中国刚成立时,在我国约有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但是,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8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反映的相关事件。与材料二相比,其有何“变”与“不变”?
2024-06-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这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2024-06-0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标语口号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些口号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抗美援朝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土地改革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2024-06-0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了重要外交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这一方针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
2024-06-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3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