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旧中国最高年份相比,钢相当于5倍多,原煤相当于2倍多,机床相当于4倍多。1957年与1949年相比,原油产量相当于12倍,发电量相当于4.5倍,新增工业固定资产214亿元。这反映了(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城市物价
C.“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毛泽东就某一事件曾如此评价,它“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之后的第二场决战”。此事件是(  )
A.抗美援朝B.追歼残匪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
2024-01-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该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
A.确立了土地公有制B.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C.推动了工业化运动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024-01-1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中美关系的发展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挟蒋反共”政策失败之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并且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企图在政治上孤立新中国。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中国领导人所要的是,美国担保不会与克里姆林宫合作施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尼克松所要的是,想知道中国是否可能与美国合作,对付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攻势。每一方的目标本质上都是观念性质,不过,迟早这些观念都必须化为务实的外交做法上。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三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仍然致力于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愿同美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两国关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018年11月8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应对措施。
(2)据材料二,说明美国愿意与中国合作的目的,列举中美务实外交的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并分析其影响。
2024-01-10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0年4月,交通部颁布《关于外籍轮船进出口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取缔外国侵犯中国领水的引水权,引水员一律由中国人担任。该规定旨在(     
A.禁止外籍轮船内河航运B.建立水陆交通运输网络
C.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D.培养本国引水技术人员
2024-01-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图是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该作品折射出(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B.城乡差别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C.女性成为工业化的主导力量D.劳动精神与经济建设的契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3-1957年,新中国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显著上升。这一时期还建立了一些旧中国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等,交通、邮电、水利等国民经济基础部门也得到显著加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23-12-05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面是“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沿海与内地工业投资额占比简表,据此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     
年份沿海内地
1952年43.4%39.3%
1957年41.6%49.7%
A.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工业生产技术提高
C.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D.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9 . “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外交方针被称为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
10 .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不断探索发展中,虽艰苦备尝但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小康社会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
2023-07-29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2)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