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4年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使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进一步的怀疑……与五四爱国运动同时,德国、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响应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西欧、北美、日本批起了工人罢工的怒潮,亚洲各图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中国人民深深感到这些斗争与中国的反帝反军阀斗争是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迅速引起了中国多数先进知识分子的进一步重视。与“五四”前只有李大钊等极少数人传播马克思主义不同,在“五四”后,迅速形成了一个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人开始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初步运用它探索中国社会根本改造的方向和道路。

——摘编自张德旺《新编五四运动史》等

材料二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提出了完整的建党理论。列宁认为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政党不但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而且要支持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列宁从俄国革命实际出发,将工农联盟确定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为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革命和开展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推动中国共产党具体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强大思想动力。

——摘编自徐作辉《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影响》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两例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表现。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进程中积累的经验。
2023-06-01更新 | 235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2009年是人民政协诞生60周年,人民政协诞生的历史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B.《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C.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已被推翻D.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
3 . 博物馆的文物和资料记录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制度文明
该图为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现存于山东青州博物馆。

(1)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主题二 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拿破仑法典》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以下为《拿破仑法典》的摘录: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条款所体现的原则,并指出其理论来源。
主题三   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李老师的个人历史博物馆,收集两张图片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美国修建上述公共工程在背景、目的和手段上的异同点。
主题四 中国现代的政治文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着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方案①是以玉璧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进后的图样,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图案。

(4)天安门在中国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结合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9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三第一学期八校联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引自《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全党为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19278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严肃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第一、在国民党问题上,党中央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中始终没有当“主人”的思想;第二、在农民问题上,党中央不支持农民革命;第三、在军事问题上,“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毛泽东强调“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摘编自《百年党史》

材料三   党的二十八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革命引向胜利,一条根本性的经验就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正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在此次“紧急会议”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简述该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的艰苦探索。
(3)根据材料三,总结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的经验。结合所学,概述“人民的胜利”的伟大意义。
2023-11-09更新 | 282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4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仁人志士一直力图回答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一时代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共产党人林伯渠,后来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时说:“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专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既要实现社会主义,也要完成现代化。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且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

——据罗平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1)阅读材料一,指出“此路不通”中“路”的含义?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后“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的原因,阐述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阐释“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的含义。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在经济上进行的实践。

6 . 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认为“必须加强法制”的原因,并指出我国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2018-09-22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9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2)1912年,中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两个共和国的诞生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改革开放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具体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