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至今我国四种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

主要内容起步发展观
1949~1956
政治发展观
19571977
经济发展观
1978~2002
科学发展观
2003年~至今
发展目标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治基础发展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标准工农业总产值国家政局稳定人均GDP人均GNH*
发展途径增长优先政治斗争优先生产力优先全面协调发展
发展重点重工业政治意识领域民用工业农业着力民生改善
发展方式外延式粗放型阶级斗争外延式粗放型内涵式与集约式
发展形式积累优先政治挂帅积累消费并举科学发展
发展动力生产关系革命抓革命促经济经济改革与开放人对幸福的追求
发展态势不切实际快速政治表面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发展
发展层面单一经济政治生活为主经济社会发展四个文明建设
区域发展全国一起发展全国人民革命东部带动西部东西兼顾协调
发展结果经济初步恢复经济衰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展显著

*注;人均GNH是称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高低的国民幸福指数。

——摘编自罗建文《6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观演变特征与启示》

提取上表中的若干信息,围绕“中国发展观”,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总结民国以来的经验时说“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这地底的陈土,就是官僚、武人、政客。要建筑灿烂庄严的民国,须先搬去这三种陈土,才能立起坚固的基础来。”因此,孙中山指出,中国彻底的民主革命,在政治上,绝不应仅限于推翻一个皇帝。

——摘编自纪盛鸿《孙中山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

材料二   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扩大。自觉,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近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材料三   蒋介石曾自命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真正继承并完成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经历了110年的屈辱和多难之后,中华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起来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为“掘起地底陈土”所做努力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的中国政治“进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该“进化”形成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中“真正继承并完成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观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画·宣传画的书名
斯大林、毛泽东引导我们胜利前进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我们共同反对侵略战争,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
中朝部队前线胜利联欢
西藏人民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
农民阅览室
合作社的庄稼是头一份
农业生产合作社好处多
工人新村

——摘编自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图书馆编:《1952年全国新书目录(七月至十二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2年出版的“年画·宣传画”的创作背景。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能收录于该书的“年画·宣传画”,请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要求:作品设计要有史实依据;理由阐述应史论结合)。
2023-11-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在自1840年以来的一个多世纪中,曾经历了封建清王朝的腐败统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出现、北洋军阀的封建割据以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反动统治,但是,它们先后都被历史抛弃,代之的是走人民共和国的道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斗争中的选择,是代表全国大多数人民利益并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的唯一正确道路。

——摘编自陈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方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0-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悲鸿(1895——1953 ),江苏宜兴县人,受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和近代思想家康有为的启示而步入画坛。1919年起留学法国,师从精于古典画风的达仰。1938年,他创作了《负伤之狮》,画中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画作。1940年他创作的《愚公移山图》,既有中国画线条的白描勾勒,又有油画透视关系和明暗效果的体现,这是一幅生动有力的人物群像图,画面动静结合,画中人物既各司其职又协同劳作,体现了人们众志成城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后,他从解放区的美术创作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不足,深入人民生活,表现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和革命领袖人物,为自己开拓了崭新的创作领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战斗英雄》《毛主席在人民中》《劳动模范》等。

—摘编自洪再新《中国美术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悲鸿艺术创作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徐悲鸿的艺术创作。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认同”,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所属国民对公共形态上的制度和法律权威的效忠。具体来说就是效忠于政府、政党、宪法、法制、经济生活以及产生这些公共权威的人民。“国家认同”可以表现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接受和尊重;二是对国家地域范围内共同经济运作形态和经济活动的接受与服从;三是对形成一个国家的公共权力与公共权威密切相关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以及民族特性的尊敬与忠诚。在现代民族国家系统中,塑造和维系国家认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民族主义。……没有强烈的民族认同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认同。而国家认同又在相当程度上在现有民族国家内部取代、并超越了民族认同。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任何民族认同的最高归宿,都是建立起符合民族利益、并能最终有效保护民族利益的国家机构以承担和履行国家主权。

——摘编自马建楠《浅谈我国的国家认同》


请从“国家认同”的角度设立论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点鲜明,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严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生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21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它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社会的纲领,吸引了许多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把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它自19221月至19232月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罢工高潮。1923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统一战线。由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出现了革命的高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19499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共产党开创民主革命新局面的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所说“写在人类历史上的工作”的伟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历史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种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科道官可“纠动百司,辫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弹劾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一内外大臣官员”。

——摘编自刘战、谢茉莉《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上指出,“纠察权,专管监察弹劾的事。这个机关定要独立……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院行使职权。……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率先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从而在党内组成了条块结合的党员监察网。1925年8月,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宣告监察院成立。

——摘编自余信红《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姜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化等行为。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论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3)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体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对美国来说,国民党统治的中国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但如果共产党得到政权,中国就会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重申确认国民党政府为合法政府,宣称“应尽一切努力防止承认共产党政权为中国的唯一政府”,同时还在中国的周边组织起一条反对承认新中国的联合阵线。在对新中国的经济政策上,对华实行全面禁运、经济封锁政策。

——摘编自王伟《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尼克松在与共产主义中国的相处中,采用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在他看来美国对亚洲采取的任何政策,都必须刻不容缓的抓住中国。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人口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尼克松以现实的眼光,清醒地看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所执行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似乎毫无效果而濒临失败。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关系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

——摘编自陈俊杰《尼克松时期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