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如表所列内容为20世纪中国某一历史事件具有的意义。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它结束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与剥削
◆它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它使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覆灭
C.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2022-09-11更新 | 3079次组卷 | 29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近代仁人志士一直力图回答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一时代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共产党人林伯渠,后来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时说:“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专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既要实现社会主义,也要完成现代化。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且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

——据罗平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1)阅读材料一,指出“此路不通”中“路”的含义?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后“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的原因,阐述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阐释“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的含义。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在经济上进行的实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在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和各根据地逐步形成了党的组织、政府、军事和统一战线“四位一体”的武装动员体系,并开展与“扩军”相关的辅助性工作,如“双减运动”“精兵简政运动”等。党和军队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始终将发动和组织群众置于一切工作的中心,因此,在兵役动员上注重培养民众的国家观念和树立中共抗日中坚的形象。同时,在征兵过程中“新富农、知识分子、开明绅士的子弟也可送入军队”。19415月,林伯渠在为《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所写的序言中阐述了兵役动员原则:“对于动员人力物力,应更加爱惜合理,不可过于疲竭,劳逸不均。”

——摘编自刘爱民《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兵役动员》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实践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以建立广泛的、包容各阶级各阶层的民主参与为中心,集中体现在以普选为基础的民主选举实践和“三三制”的政权建设两个方面。为了在选举中也实现“三三制”原则,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如在选举前通过协商的方法,各方联合提出候选人;在选举后实行共产党退出及增聘党外人士的方式,以保证“三三制”的比例落到实处。这样的模式,实际就是协商民主、多党合作、全民参政的民主实现方式,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成为中国共产党治下各根据地普遍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摘编自汪朝光《民族抗战与革命建政—中共的抗战崛起之路》

材料三   多党合作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功能。第一,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体而言包括拓展了政治参与,建立了和谐稳定的政治秩序,构建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等。第二,实现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政治协商中,民主党派实际上承担了三种角色:利益代言人角色,信息提供者角色,民主监督者角色。第三,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贯彻执行。政策制定之后,各民主党派进行相应的政治动员,推动所联系的群众认同、贯彻执政党和政府的政策。第四,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各民主党派主要通过对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摘编自曾勇明、张士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过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兵役动员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政协制度在我国政治实践中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晚期以来,中华大地政权不断更迭,国旗几度易换。

时间国旗图案   

1888年开始使用

黄底蓝龙戏红珠。清廷认为黄色最尊,以黄色为正色。

1912年开始使用

五色旗,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

1925年开始使用
由青、白、红三色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之三民主义。青天又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的纯正心地与思想,十二道光芒代表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

1949年开始使用
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
对上表中国旗的变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6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2022-03-11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一规定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
B.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满足少数民族共同富裕的愿望
D.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不少仁人志士把民主政治、民主国家的建设看成是只要努力就可以一举成功的事。第一种是“议会论”,以为只要建立像西方那样的议会,民主政治就会立即实现。第二种是“革命论”,认为一旦推翻了清王朝后,成立共和政府,建设民主的种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中国就将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国家。第三种是“宪法论”,以为制定出一部民主宪法,便可以铲除封建专制势力结束军阀纷争的混乱局面,使国家迅速走上民主的轨道。

——徐宗勉《关于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几点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实质的民主,即国家权力归人民掌握,任何形式的民主都不可能创造真正民主。毛泽东就明确认为,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的现实社会条件完全不同于当时的苏联,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所以,中国的民主,不但不能采用欧美式的,而且也不能采用苏联式的民主,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形式,而应该采用第三种形式,这就是基于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形式。

——林尚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实践》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形成结论。)
9 .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六)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

(十七)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节选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材料二: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主大厦巍然耸立起来。……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2021年12月4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内容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发表此文前解放战争战局的重大进展。根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阐明的建立新中国的新方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简述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政治制度。根据所学,指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从执掌全国政权的时候起,就注重从整体上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对旧中国的改造,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领导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延续的社会改革。


表2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简表
改革概况
土地改革1950年6月颁布《土地改革法》,至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消灭了地主阶级,与此同时,完成了对旧的乡村基层政权的改造
工矿交通企业民主改革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对工矿交通企业残余反革命势力和封建势力进行系统清理,对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民主改革,极大调动了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婚姻制度民主改革1951年5月,《婚姻法》正式实施,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引发了沿袭几千年的婚姻习俗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婚姻关系家庭生活的改善和妇女的解放,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据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