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全国共有宣传员379万人,报告员7.5万人,覆盖机关、厂矿、农村、学校,甚至列车等一切社会组织细胞,即使再偏远的山区,人们也能得知每一场国家盛大仪式的举行过程及详细内容。这一举措
A.推动了民众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B.宣传了三大改造进程和重大成果
C.保证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和实施D.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
2 . 1950年9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旧上海由殖民者强行占地建造供其赌博享乐的跑马厅改建为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这表明人民政府
A.开启大城市规划改造的新局面B.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
C.践行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理念D.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痕迹
3 . 1949年初,党中央决议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这一决议的目的是
A.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B.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
C.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D.加快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020-07-2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09·上海静安·二模
4 . 节日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文化丰富多彩,有的是岁时农事节日,有的是宗教节日,有的是祭祀节日,有的是纪念节日,有的是庆贺节日,有的兼有各种目的。最近西藏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从今年3月28日起,每年3月28日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日”。该节日将具有
A.纪念目的B.庆贺目的
C.兼有纪念庆贺目的D.祭祀目的
2020-02-1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以下是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情况简表

对表格所提供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表明中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B.表格充分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C.人大会议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构成
D.政治协商会议取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行政等职能
2020-02-04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黄炎培说:“在东半个地球大陆上边,建造一所新的大厦来。这大厦是钢骨水泥的许多柱子撑起来的。这些柱子是什么?第一是中国共产党,还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分子,这些单位就是一根一根柱子。这钢骨水泥是什么?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人民民主统战线。”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大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B.“柱子”体现了平等团结的愿景
C.“第一”凸现共产党领导地位
D.“钢骨水泥”体现社会主义性质
7 . 建国之初,英国外交部估计,如果情况正常,中英之间潜在的贸易量将会翻番,况且香港的经济繁荣依赖于与中国大陆的转口贸易。这种估计
A.推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B.导致西方对华态度发生逆转
C.促成了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
D.立足于承认中国的革命成果
8 . 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2019-06-10更新 | 4242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9年江苏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9 .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10 .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发出这一庄严宣告的是
A.七届二中全会
B.一届政协会议
C.开国大典
D.一届人大会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