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币物价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时间

物价指数

较上月贬值

1949年8月

16

35%

1949年9月

17

2%

1949年10月

22

23%

1949年11月

54

59%

1949年12月

75

28%

1950年1月

95

21%

1950年2月

152

38%

A.米棉之战B.银元之战C.统一财经D.土地改革
2024-05-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共和国晚期,庞培最终占领并摧毁海盗的所有要塞,在三个月内基本平定地中海地区的海盗,之后20多年内海盗没有大规模进行海上劫掠。庞培非常重视撒丁行省的粮食供应,奖励撒丁岛托运人公民权。罗马城的粮食供应依赖海港,将来自地中海的物资转运到台伯河的码头。港口设施为粮船停靠、粮食的卸载、储存提供了便利。为此,罗马修建和改建了普特奥利港和奥斯提亚港。

——王茹《共和国晚期罗马城粮食短缺及解决措施研究》

材料二:19501953年,我国出口的大宗产品均为初级产品,1950年、1951年和1952年粮油出口比重分别达到50.4%43.4%47.3%;土产畜产分别占了32.8%23.6%25.8%1950年粮油食品出口额为2.79亿美元,1952年达到389亿美元。当时需要进口的物资较多,但可供出口的产品并不多,粮食首当其中担当了大任。1953年出口的粮食中,出口苏联大豆20亿斤,主要用于换回机械设备,出口锡兰5.4亿斤用于换橡胶。大量的粮食等农产品换取了宝贵的外汇。

材料三:1985年我国粮食净出口271万吨,1986年净出口181万吨。但随着粮食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价格政策的调整,粮价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刺激有所减弱。其中,粮食统购加价政策改为粮食合同定购价格,合同定购价格水平有所下降,加上粮食市场价格回落,农民粮食出售价格实际上是降低了。由于经济作物比较收益较高,市场需求旺盛,种植结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粮食产量出现下降。1987年粮食回到了净进口的局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树淼《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罗马保障粮食贸易举措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粮油出口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粮油出口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其成因。
2023-12-14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12月,东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成立,负责组织抗美援朝的铁路运输工作。东北铁道运输司令部在国内东北地区成立了驻锦州、吉林、中长、齐齐哈尔4个铁路局和任务较重的安东铁路分局的5个军事运输处等机关,先后有21952名职工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897部队序列。在朝鲜境内设立的铁道军事运输管理局下设了六个分局,分布在朝鲜境内的不同地区,负责该地区的物资运输。铁道军事运输管理局对外统一称作“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但其构成人员是从国内二十多个铁路局的“机、车、工、电、辆”铁路职工中抽调组成的。为了保证铁路的畅通无阻,志愿军做了分工,由铁道兵负责抢修,铁道军事管理局负责抢运,高炮部队负责防空,三部门分工配合、各司其职,建设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摘编自《抗美援朝中铁路军事运输的指挥》(《铁道知识》杂志编辑部)


(1)根据材料,概括抗美援朝铁路运输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铁路运输线建立的意义。
2023-05-10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建立新中国以前就多次声明,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并不只是发展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关系,而是发展与一切国家的贸易关系。在这一背景下,新中国以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象的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以中苏贸易为例,1950年中国与苏联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仅为26%1951年上升到61%1953年更上升到70%。与此同时,新中国大力发展同亚非国家、地区的贸易关系,从1951年起,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亚非国家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了西方国家。1952年至1954年,新中国通过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和日内瓦外长会议两次重大的国际活动,在对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朝鲜停战后,周恩来在接见外国代表团来访时反复强调发展双边贸易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新中国还注意积极发挥私商的作用,组建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大力拓展民间贸易。至1952年底,与中国签订贸易协定、协议合同的有英国、日本、法国、智利、联邦德国等13个国家,总值达2亿美元以上。1955年,中国对西欧国家的贸易额比1952年增长了3倍,其中对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的贸易额增长幅度尤为显著。

——摘编自李文《新中国成立初期涉外经济领域的主要思想和政策主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外贸易的意义。
2023-04-04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毛泽东指出“你们(资本家)不应惟利是图,而要两利是图,劳资两利,一利不行。‘五反’中进攻得太远了,资本家躺下了……应当说服工人作这个让步。”此观点意在强调
A.过渡时期应调动资本家的生产积极性
B.资本家应有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
C.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需团结一切力量
D.稳定社会秩序以确保新政权成立
6 . 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新中国首届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模,会议以最高规格表彰劳模。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劳动模范参加了国庆典礼观礼等活动。这表明当时新中国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树立劳动光荣理念
C.推动三大改造深入D.积极开展劳动竞赛
2021-11-02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