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把“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的财经工作方针转变为“边打、边稳、边建”。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社会改造的推动B.农业经济的恢复
C.巩固政权的需要D.工业体系的完善
2023-12-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方寸之内惊天地,咫尺之间阅古今。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1949年以来,我国发行了多套农村题材的邮票,它们见证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



1:《土地改革》1952     2《入社》1957   3:《农村新面貌》1987
请结合所学知识为上面三张邮票各自配上合理的文字说明。(要求:紧扣主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①1950年至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使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信任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国防力量,还改善了工业布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1917年制定的宪法明确规定:“只有墨西哥人……和墨西哥公司有权购置墨西哥的土地、水域及其附近的土地。”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私有财产。从30年代起,石油、电力、主要矿业以及大部分钢铁工业都属于国营企业。50年代,墨西哥政府提出“稳定发展”战略,实行耐用消费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禁止进口本国已能生产的工业品,而对技术设备则征收很低的关税,甚至免税。19621970年,墨西哥的GDP年增长率达到7.6%。直到60年代末,本国企业仍只能满足生产资料需求的30%。

——摘编自陈芝芸《战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战略》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供销合作社。作为国营贸易公司在基层的中介代理人,供销合作社在城乡经济交流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供销合作社一方面承担各类粮农土产的收购任务,另一方面将各类工业品输送到乡村地区,尤其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各类产品下乡。同时,中央还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分别签订贸易协定,推销我国农土特产,进口必要的国家建设生产资料。至1952年,“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81.3%”。

——摘编自曹东勃、叶子辉《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新时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并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及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举措,并简析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重庆市军管会在接管城市时明确要求:对旧政权人员一概不许称伪人员,对企业生产机关必要时可冠以“原”字,对学校除需要更改名称的外,仍称原名。这些要求(     
A.体现了民主集中的工作原则B.贯彻了团结建国的精神
C.落实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D.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要
2023-04-07更新 | 225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及沿海部分地区秘密实施了细菌战,给中朝人民造成严重危害。如图是当时中国抗疫的宣传画,这一宣传内容体现了(     

A.国内防疫工作与国际援助相结合的特点B.群众动员和统一领导防疫情
C.国人团结奋斗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D.中西医结合科学抗击细菌战
2023-01-01更新 | 12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自春至冬,全国相继发生旱涝、虫疫等自然灾害,被淹耕地约1亿亩,灾民达4000万人。敌对势力趁机“制造谣言破坏,阴谋暴乱,企图转移农民斗争目标”。尽管战争仍在继续,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19日向全国发出《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要求各地帮助灾民渡过灾荒。各地方政府成立救灾委员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及时发放救济物资、副业生产、开展社会互济、以工代赈、减租退押、安置灾民等措施,使灾情得到遏制并趋于缓和,至1950年4月,全国“各地灾荒停止发展”,“而且还与历史上灾后田园荒芜、赤地千里的景象相反”。同年8、9月份,全国绝大部分被淹田地水退之后都得到及时补种,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

——摘编自赵朝峰《简评建国初期的救灾度荒工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救灾度荒工作”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2-12-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合调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保证军粮供应,明代继承元代的军户制度,政府于驻军所在地分拨田土,兵士屯种自给。军屯组织与卫所制度相适应,因而卫所屯田遍及全国。洪武年间,明政府采取移民屯种的方式,将狭乡人民大量地向宽乡迁移。为了保障边防军粮供给,明政府规定盐商运粮到边地可以换取政府的贩盐执照,然后持盐引到指定的盐场领盐,再到指定的地区贩卖,即“开中之法”。至清代屯田种类繁多,数额很大。特别是在新疆统一后,为戍守需要,从内地调派大批军民到新疆,掀起大规模屯垦戍边的热潮。在天山南北,主要是在北疆地区大办各种屯田。屯田最初以军屯为主,并逐渐发展到民屯、遣屯、旗屯、回屯等多种形式。到1840年,新疆各种屯田共有屯丁11万多人,垦地近300万亩。

——摘编自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1954年,国家经济建设按计划有序展开,军队也开始逐步推行义务兵役制度。10月,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全部就地集体转业,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脱离军队系统,成为正规国营农场。随着兵团事业的发展,兴建了一大批工矿企业。其中包括钢铁、煤炭、建材、机械、水泥、造纸等生产资料工业,门类多达上百个。20世纪60年代初期,兵团奉命在新疆边疆地带建立农牧团场,以完成中央交付的屯垦戍边任务,兵团先后在2000余公里的边境地点建立了58个农牧场团。这些场团分布在新疆9个地区的26个边境县,形成一个纵深达30公里的团场带。在新开辟的绿洲上,兵团在我国较早实行机械化生产和科学种田,建立了大批社会化生产的国有农场。1988年以来,兵团每年拨出一定数额的款项用于扶持生活贫苦的少数民族职工,帮助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摘编自李东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新疆地区屯田推行的特点及顺利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50年4月,毛泽东在工商组讨论会的发言记录讲到“今天斗争对象,主要是资产阶级”处写道:“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在与会者发言谈到“对私营工商业的限制和排挤”处写道:“应限制和排挤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这表明毛泽东主张(     
A.对民族工商业全面扶助B.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D.限制私营企业的发展
2022-12-22更新 | 46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