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2年11月25日青海省颁发的土地房屋所有证

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布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指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规定。

材料二

材料三   8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作为实物史料,材料一印证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当时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图片事件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时间、名称)?
(3)材料三中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其有何“变”与“不变”?
2024-04-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为“建设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19181月,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关于土地社会化”的法令。其中明确规定:“发展农业中的集体经济……减少个体经济,以便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粮食贸易,无论是外贸或内贸,都应由国家垄断”,“土地首先交给为公共利益而不是为谋取个人利益而且愿在土地上劳动的人使用”。对农民平均分配的只是革命前劳动农民实际使用的土地,而没收的地主、教会、官府的土地作为国家的后备土地,并没有在农民中平均分配,农民得到的土地比他们期望的要少得多。国家鼓励的不是个体农民经济,而是给集体经济形式以优先权。

——摘编自左凤荣、沈志华著《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19506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提出保存富农经济,不动中农土地,限制没收地主财产范围等,以保护中农和分化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阻力,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的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新政权建立初期,中俄两国土地政策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俄两国土地政策变革的历史背景。
2024-03-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素质考试历史试题
3 . 劳模是民族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劳模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的楷模

获奖名单获奖人事迹
赵桂兰建新化工厂工人。19491219日抱病上班,下班时,手持雷汞送配置室,途中突然头晕腿软,为保护工厂安全,她紧握雷汞不放,跌倒时雷汞爆炸致残。195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田桂英我国第一名火车女司机。1950年驾驶“三八”号机车,创下六个月安全行车3万公里、节煤51.76吨的纪录。同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崇伦鞍钢轧辊厂工人。1953年,他把插床垂直切削转变成刨床的水平切削,使加工卡动器的纪录连续突破,由45分钟缩短到19分钟,提高了67 倍效率,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同年被评为鞍山市工业特等劳动模范。
杨宝金上海港务局第六装卸作业区第五组生产组长。1955年他将大连港“大关起落装两头”的先进操作经验,应用在矿石、煤炭散货装船作业上,提高工班效率27%—63%;安全生产900天无事故。195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提取材料信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形象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10-11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抗美援朝
C.实行土地改革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