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货币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上具有积极意义,历代政府非常重视货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材料二19503月,政务院通过并正式颁布了陈云起草的《关于同意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同意财经工作的三项内容: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至195010月,新中国即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结束了困扰中国人民十几年的通货膨胀噩梦。在全国统一财经的历史进程中,人民币亦牢固地占领市场。

——迟爱萍《陈云与人民币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在国家治理层面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0年新中国财政经济形势得以根本扭转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货币政策的认识。
2022-01-17更新 | 116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时代风貌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时代风貌,并加以解释。
2022-01-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纲要上)复习-第9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成为“社会运动的主潮”。据统计,30年代参加这一运动的团体或组织有600多个,试验区有1000多处,“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背景,有的是社会团体,有的是政府机关,有的是教育机构;其思想有的左倾,有的右倾,其主张有的如此,有的如彼”。运动者企图通过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提倡合作、办理地方自治与自卫、建立公共卫生保健制度以及移风易俗等措施,达到“复兴农村,振兴民族”的目标。运动在得到广泛赞誉的同时,批评也不少,有学者认为乡建工作只能解决枝节问题,农村土地占有的不平等与国际经济体系的不平等是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自此之后,乡村建设在中华大地上就从未停息过。

——摘编自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建国后,新解放区极其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在土改开始阶段,党的干部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但有调查表明,在有些地区只有40%的农民加入了农会。19506月,中央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和“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1950年夏末,关于农村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力量的报告引起了领导人的注意,同时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加剧了社会紧张,导致新的土地方案强调阶级斗争与动员群众。新方案的重大步骤是确定全村农民的阶级成分,然后没收和重新分配地主的土地和生产性财产。土改工作组还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土地改革将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决定性的事实是,农村旧秩序已经证明毫无力量,农民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支持新制度。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旧两个时期的乡村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宣告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材料2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支援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3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1~3,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三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1~3,并结合所学,总结新中国在巩固政权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怎样才能使中国劳动人民从穷困、痛苦和被侮辱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他们能够过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呢?这就必须做好两件最基本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这件事已基本完成……第二件事,就是利用已建立并且巩固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主要的工具……发展人民的生产及其他经济事业。

——1950年刘少奇《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二   八十年代无论对于国际国内,都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全世界都估计到,八十年代是个危险的年代,开端就不好,发生了阿富汗事件,还有伊朗问题,更不用说早一点的越南问题、中东问题。这样的问题以后还会很多。总之,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始终是作为一项严重的任务摆到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日程上面就是了;第二件事,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

——1980年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完成“两件最基本事情”所做的内政方面的努力。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邓小平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理论突破,分析这一突破对改革开放初期祖国统一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2021-08-26更新 | 34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辽宁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辟;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国民党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简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着很多困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巩固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1-02-05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纲要上)复习-第9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从全球战略利益以及抑制社会主义力量出发,作出了出兵干预的决定,并宣布为阻止中国大陆政府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美国政府的这些决定都是在中国进行抗美援朝之前作出的,完全是美国政府单方面干涉了中国内政。抗美援朝根本不是什么“惹火上身”,更不是因此而妨碍了解决台湾问题。抗美援朝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中国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她热爱和平,但决不能容忍别人强加于自己的威胁和侵略。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下册)》改编

材料二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苏联援助的到来,帮助中共高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上取得了共识。一方面,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共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使中共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工业化从何处起步,是一个“苦苦思索”的问题。各有关部门提出过不同的设想,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最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可见,最终确定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在党内高层是经过认真讨论的。

——摘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改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作出的“决定”以及“中国进行抗美援朝”的直接原因。请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归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2)阅读材料二,概括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简析“一五”完成的重要意义。

8 .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改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起来。农民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提高。土改后一部分农民不具备独立生产的能力,无力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在农民中产生了劳动互助的积极性。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并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于当年12月下发给各级党委试行,要求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按照积极发展和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和逐步推广的方法,大量地发展劳动互助组,把农业发展当作一件大事去做。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以上,新解放区占25%左右,全国还成立了4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

——摘编自姜帆《从农业合作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劳动互助组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农业合作取得成功的影响。
2020-01-06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
(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