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419551956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
1286
5250
4044
6244
4782
6939
4907
9016
6802
8160
5791
7700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487
1211
159
1848
708
1533
501
1964
742
2705
969
2750
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2022-08-31更新 | 29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评价、评述类材料题-2023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模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1年,汉密尔顿提出《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被称为“美国工业化的宪章”,这一报告包含了“工业立国”战略。主要包括:用高关税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输入;限制重要原料的出口,免税进口必需的原料;限制改良机器的出口等。由联邦政府承兑旧公债和发行新公债,以及设立国家银行。建国后,美国政府就通过了1790年专利法,并于1838年成立了专利局,明确规定“保证著作家和发明家对于其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专利权,以奖励科学和文化艺术的进步。”美国还通过法律与判例来确立相应的契约规则、企业规则、竞争规则和劳资关系规则。美国政府通过赠与土地.授予征用权、拨款等手段积极鼓励私有企业进行公路、铁路、机场、运河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应当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扶植、帮助民族弱势工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国民经济。这一报告“几乎可以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份预言书”。

——摘编自张兵《略论美国“工业立国”赶超战略》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使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夙愿得以实现,但国家仍处于经济千疮百孔、安全遭受严重威胁的困境之中。为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独立、改善人民生活,新中国.亟需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以期在大工业经济的基础上逐步迈向社会主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然而,无论在什么国家,社会主义社会都不可能一下建成,新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要想实现工业化,更是难上加难。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在极其落后的经济基础上快速建成社会主义,这无疑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树立了一个榜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选择的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时期内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周红《试论陈云对苏联援助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思考与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工业立国”战略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选择向苏联而非美国学习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
3 . 中国国情与道路探索

材料一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议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1953年前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自19541月起,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深入企业内部,企业的生产关系由原来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195511月起,中共中央作出逐业、分期分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这样,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使用、管理和支配。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并在四川选定了100家企业进行扩权试点。1979年,国务院对试点企业在经营权方面做出了调整,如在生产上可以一方面进行适当的选择品种结构,一方面进行适当的计划外生产,试制新产品、价格可浮动;同时在分配体制上变“企业基金"(企业可从年工资总额中提取5%用于福利和奖励)为“利.润留成”,从而实现企业激励,提升积极性。国务院的文件下达后,试点范围迅速扩大,到1980年底发展为6000多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16%。

——摘编自李莉佳《国企改革与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在工业企业领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并指出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到80年代初中国国企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2-08-24更新 | 223次组卷 | 7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课时及单元测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19491952年,人均粮食产量为224.16公斤。若以人均粮食310公斤作为解决基本生存的一个指标,人们挣扎在温饱线以下。1953年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以满足全国人民的基本需求。1955年,国务院制定并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

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连上台阶,深圳市在全国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此后凭票吃粮逐渐成为历史。199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粮食产量410公斤左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2006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

——据刘晓雪、李书友《中国粮食市场60年发展历程与变迁特点》等整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建国以来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
2022-08-11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0物种交流与粮食安全-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5 . 中国近代仁人志士一直力图回答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一时代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共产党人林伯渠,后来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时说:“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专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既要实现社会主义,也要完成现代化。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且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

——据罗平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1)阅读材料一,指出“此路不通”中“路”的含义?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后“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的原因,阐述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阐释“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的含义。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在经济上进行的实践。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混乱,失业现象严重。新政权建立后,党中央和政务院便着手制定了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在19506月和19523月,依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方针,政府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并通过工会组织和工商联分别对工人和资本家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端正他们的思想和态度,缓和资本家的疑虑与工人过高的待遇要求间的矛盾。195011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问题的总结及指示”,各级政府则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向社会征收的救济金.社会各界的自愿捐款等渠道积极筹措救济基金解决失业人员的燃眉之急,并且从失业人员中挑选年青又有培养前途的工人、店员和知识分子,让他们参加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建筑机械、纺织、邮电、化工、税务、土木工程、会计、统计、医药卫生等专业的训练班。

——摘编自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78年以来城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

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520379.4264.4383.2476.4571770847908
失业(100%)5.33.22.02.52.83.144.1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失业治理措施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失业情况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022-07-29更新 | 65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开始的英国工业化运动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社会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巨大的住房压力使工人聚居地沦为城市贫民窟。生活垃圾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大量排放的烟尘及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不断损害着居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危机动辄导致数十万人失业,越来越多的工人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同时,新兴的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缺乏整体环境方面的考虑,城市社会问题使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干预,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提出了系统的城市管理思想,成功地实现了从乡村到城市的战略转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认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努力把消费型城市变成生产型城市。产业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是实现城市管理的最基本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工作做不好,城市工作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在中央的指导下,城乡兼顾与城乡互助成为当时城市管理的重要思想。同时,在各大城市,政府还出面邀请若干人组成各界代表会,代表会成为政府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事的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在党的城市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快速恢复和发展了城市生产,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共经受住了执政的最初考验。

——摘编自莫岳云《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管理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的城市管理思想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近代以来中外城市治理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2022-06-27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3年,雅各宾派颁布分配共有土地的法令和关于“全部和无偿地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10年内付清,无条件地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经过大革命,法国农村土地占有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1802年,僧侣在诺尔省已无寸土之地,贵族的占地从原有的22%下降到12%,资产阶级拥有的土地自16%增加到28%,农民的土地从30%猛增到42%以上。诺尔省土地变革的情况颇有代表性。如在黄金海岸、上加罗那和加莱海峡省,流亡贵族的土地经出售后,基本上都到了农民的手中。还有些地方农民的占地激剧增加,开始取得压倒优势,如在下莱茵省的斯特拉斯堡地区,农民占地的比例最初很小,但到1794年便猛增至87%。雅各宾派还通过按人口均分公社土地的法令来增加农民占地的份额。

——摘编自金重远《法国大革命和土地问题的解决》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新解放区尚有约三分之二的农民受制于封建土地所有制。1950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按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冬到1952年底,人民政府从地主手里没收了约七亿亩土地,无偿分配给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的农民欢欣鼓舞,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显著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此后,为应对“人口众多、已耕的土地不足,时有灾荒和经营方法落后”的情况,毛泽东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法国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法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相同点,指出其不同点并说明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法两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遵循的原则。
2022-05-29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广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95010月到19537月,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口号的引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战场,奋不顾身同现代化装备的敌人英勇作战,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及事迹简介(部分)

英雄荣誉及事迹
杨根思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杨根思用生命阻挡住了敌人进攻,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长津湖敌军退路的阻击任务。195112月,志愿军总部把杨根思生前所在连队命名为“杨根思连”,这是新中国第一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连队
邱少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为了不暴露目标,严守潜伏纪律,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邱少云任凭烈火焚身,直至壮烈牺牲
杨连第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杨连第带领铁道兵连多次出色完成抢修铁路大桥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他还顶着敌机轰炸,采来野菜治好了大家的夜盲症,同志们亲切地叫这种野菜为“光荣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美援朝体现出的志愿军英雄们的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雄们的壮烈牺牲的意义。
2022-05-26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各解放区财政收支、货币发行都相对独立。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逐步加强对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任主任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运用经济手段取得了平抑物价和稳定金融的胜利。1950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同月,政务院又宣布税收制度,财收之、供给工资标准、行政人员编制均由财败部统一确定。1950年全年财政总收入65.2亿元,总支出68.1亿元,基本趋于平衡。从19503月到5月,全国批发物价总指数下降了30.8%。

——据南海、郭芳《1949年统一财经;经济上的“淮海战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财经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财经体制改革的意义。
2022-05-13更新 | 26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