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2018-06-09更新 | 3695次组卷 | 68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1952年6月,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锻炼身体”的口号成为这一时期的热词。这反映出
A.人们建设新中国的美好愿望B.工业化建设对身体素质要求高
C.锻炼身体成为生活的主旋律D.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贯彻执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土改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强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但不得没收“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所有应加没收和征收的土地,在当地解放以后,如以出卖、出典、赠送或其他方式转移分散者,一律无效”;在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度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改期间地方政府组织了人民法庭,依法惩办一切违抗或破坏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新区土改于1952年基本结束,据统计,约有三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改,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7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左右。

——摘编自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顺利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
4 . 据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网站:“1949年5月28日,陈毅同志签署上海市委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接管江南造船所,从此江南厂回到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1953年,江南造船所后改名为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接管”理解正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B.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合理调整其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D.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直接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反映了建国初粮食增长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1949年1951年1952年
100(基数)100(1+28%)100(1+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9%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6 . 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的这段讲话在于强调
A.应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西藏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C.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出发点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7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民主政治建设……1940年毛泽东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后,他就把陕甘宁边区做为一个“试验区”,明确指出:“边区的方向,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方向。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也说:“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的边区”。

——《中国人大》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材料三     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对保障和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自《环球时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分析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上有何变化?并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
2018-04-0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东方卫视《壹周立波秀》栏目在2011年隆重推出“七·一”特别节目《国家大事》,以其特有的形式纪念中共成立90周年。其中的背景标语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共党史。下列标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