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1 . 抗美援朝
(1)背景
_______年6月25日,_________爆发。美国________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越过“三八线”,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_______国家安全。
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______海峡,阻挠中国的______大业。
(2)目的:______援朝,保家________
(3)经过
①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要求,毛泽东派遣以_________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________在“三八线”附近。
③经过边谈边打、反复较量,_________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____________协定上签字。
(3)意义:
①中国人民取得__________战争的伟大胜利。
②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_____________,提高了________的国际地位。
③志愿军涌现出_______、黄继光、_______、罗盛教等30多万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______凝聚力,锻造了伟大_________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_______而团结奋斗。
2022-08-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2 . 稳定财政经济
(1)背景
①新中国面临一个________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②国家______困难,投机商人趁机抢购_______,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__________
(2)措施
①进行“________之战”和“________之战”。
②统一全国______收支管理、_______管理、________管理等。
(3)意义
①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_______,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_______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__________
②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________
③到______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_____________得到全面恢复。
2022-08-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3 . 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_________制度之下。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新中国必须完成___________的土地改革。
(2)过程
_______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到_______年底,除一部分________地区外,土地改革在_________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
(3)意义
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_____出来,农村________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__________扫除了障碍。
②1952年,全国__________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2022-08-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判断题 | 容易(0.94) |
4 . 《朝鲜停战协定》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022-08-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判断题 | 较易(0.85) |
5 . 到1952年年底,土地革命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2022-08-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判断题 | 容易(0.94) |
6 . 经过“米棉之战”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2022-08-2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判断题 | 较易(0.85) |
7 . 至新中国成立前,通过“银元之战”人民币已基本占领了城乡市场;
2022-08-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19491952年,人均粮食产量为224.16公斤。若以人均粮食310公斤作为解决基本生存的一个指标,人们挣扎在温饱线以下。1953年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以满足全国人民的基本需求。1955年,国务院制定并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

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连上台阶,深圳市在全国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此后凭票吃粮逐渐成为历史。199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粮食产量410公斤左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2006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

——据刘晓雪、李书友《中国粮食市场60年发展历程与变迁特点》等整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建国以来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
2022-08-11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观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年画,其中有文字说明:拖拉机耕地-农业合作办法强,土地连片像海洋,耕地使用拖拉机,又深又快多打粮。该作品的创作意在(     
A.表现农民社会地位的转变B.宣扬农业集体化的先进性
C.促进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D.纠正农业上的“左”倾错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