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评价中国出席万隆会议,“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去寻求与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消除它们的疑虑,争取它们的信任。”周恩来从与会国“共同的经历”和“共同的苦难”出发,主张“撇开不同的思想意识,不同的国家制度”“进行国际合作”,这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反响。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的参会(     
A.是基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需要B.凸显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
C.有效遏制了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D.塑造了新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5年4月19日,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指出:“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在保证实施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国际间的争端没有理由不能够协商解决。”该发言体现了我国(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外交政策开始适时转变
C.遵循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推动印度支那问题解决
3 . 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B.旧金山会议C.万隆会议D.日内瓦会议
2024-01-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一中教育集团南岭爱物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54年,毛泽东提出:对于英、法这类国家,要改善关系,争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于一切希望和平而对中国还有某些疑虑的国家,也要主动地去做工作对美国要使他孤立,使他分化,对美国这样的国家也不是没有文章可做,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A.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意识形态色彩B.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和封锁D.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政府面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获得全国胜利,虽然决定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却仍然保持与国民党反动派的联系,并且不承认中国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对新中国执行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的敌对政策。这从侧面反映出(       
A.新中国的“另起炉灶”外交方针取得的成效不大
B.美国外交逐渐淡化意识形态色彩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具有历史必然性
D.帝国主义在华的部分特权被保留
6 .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确立的国际体育活动方针明确要求,只能与苏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有些来往,对于在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未建交国家举行的活动,能不参加即不参加。这一要求旨在(     
A.改变中国体育的落后局面B.积极配合国家的外交政策
C.推动国际反帝力量的联合D.打破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
2023-05-21更新 | 731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太原市师苑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先谈判后建交是新中国独特的建交模式。与英国的建交谈判经历曲折。1954年,英国“承认新中国,同蒋介石断绝了外交关系,但在联合国又支持蒋介石,不承认新中国的地位。”周恩来说:“英国只同意我们建交原则的一半,我们就同它建立‘半建交关系’。”即相互建立代办处,不设大使馆。新中国的这一做法(     
A.使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热潮B.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境地
C.体现了外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D.展现了中国外交独立自主原则
8 . 1956年,苏联干涉波兰和匈牙利的事件发生后,毛泽东指出:“就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沙文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特别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对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和共同事业,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损害。”这反映出我国(     
A.欲发挥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基本原则
C.基本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战略D.努力倡导“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2023-01-3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合作走向了战后对抗。国际关系的变动,给中共对外政策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美苏对峙的环境中选择最有利于中国革命的策略?起初,针对美苏转向对抗的形势,中共并不打算偏就哪一方,而是想独立自主地奉行对外政策。但是,作为两大阵营的领导国,美国和苏联都想尽可能使中国这个地域、人口大国加入到各自的队伍中来,这在客观上使得中国很难中立,必须得明确自己的立场。后来,随着美、苏两国对待国共内战和新中国的态度的变化、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新中国不得不放弃中立的可能,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摘编自张秀华《关于“一边倒”外交政策》

材料二   中苏结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介入朝鲜战争,而对越战争之前最重大的事件就是中美建交。朝鲜战争与中国对越战争的一个共同点是中国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盟关系。两次结盟使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对外关系战略高度统一,实现了三者的良性发展。冷战时期中国同苏、美的两次结盟行为及其背后反映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是长远的、全面的。

——摘编自牛军《冷战时期中国对外三次战略决策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推行“一边倒”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论述冷战时期中国同苏、美的两次结盟行为所产生的战略影响。
2023-01-3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B.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2023-01-11更新 | 1165次组卷 | 107卷引用:山西省祁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