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来访的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说:我们不感到英法是威胁,我们希望英法强大起来。对来访的法国议员表示:我们做个好朋友,做过好朋友。这说明(     
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中国反对美苏霸权主义D.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移居墨西哥托雷翁城的华人辛苦劳作,经营餐馆、商店、旅店等小本商业积累了财富。1911年,墨西哥发生叛乱,叛军出于仇富心理,杀害华人300余人。清政府向墨西哥政府发出了最为严正的抗议,并任命张荫棠为特命公使赶赴托雷翁城实地勘查,后来两国达成《墨国赔偿华侨损失证明书》,确定墨西哥对大清赔礼道歉,赔偿遇难侨民损失。墨西哥虽口头答应,却一直拖延不肯支付,加之中国政局变动而不了了之。1912年,中华民国重申两国之前签订的证明书有效,但“托雷翁惨案”迟迟未得到解决。新中国成立后,中墨于1972年建交,201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2021517日,墨西哥总统洛佩斯为110年前的“托雷翁惨案”向中国和墨西哥华人社群道歉,并修建纪念馆。

——摘编自冯秀文《中墨关系:历史与现实》等

材料二   20162023年中国与墨西哥双边货物进出口额

——摘自华经产业研究院《中国与墨西哥双边贸易额与贸易差额统计(2016202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托雷翁惨案”长期未能解决的政治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墨双边贸易额增长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墨关系对处理国家关系的历史启示。
2024-03-30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四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月14日,在美国支持下,蒋介石派代表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共同对日作战,互相支援,不得单独与日本停战媾和;对日作战终止后两国共同采取措施,以防止日本再事侵略。蒋介石则同意外蒙古独立;中国长春铁路由两国“共同所有,共同经营”;大连为自由港,港口主任由苏联人担任;旅顺口海军基地由两国共同使用。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东北问题成为中苏同盟关系中最难处理的问题。 中方要求,苏联放弃在大连和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并将上述所有权利和义务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斯大林来讲,东北问题的退让,涉及苏联在远东核心利益的重大损失。经过反复研究和修改,……最后,斯大林还是决定作出让步。双方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有效期30年……在经济方面,双方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摘编自唐传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始末》

材料三   1979年4月3日中国政府照会苏联政府,明确表示不再续约,从法律上结束了不正常的中苏同盟关系,开始了中苏关系缓和并逐渐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关系随着中俄边界问题的逐步解决而不断深化,成了“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目前两国关系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时期。2019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两份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堪称当今世界大国、邻国和谐共处的典范。

——摘编自刘显忠《中俄建交70年的历史回顾及今后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行简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至今,中苏(俄)关系的变迁及启示。
4 . 下图是1954年7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的讲话摘录。这反映出新中国(     
一、争取恢复印度支那和平。
二、开始建立东南亚和平区域,建立合作并发展它。
三、与英国改善关系,争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四、争取与法国改善关系,建立邦交。
五、争取与美国政府改善某些关系。
A.积极倡导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B.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成为工作重心
C.为国家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D.为日内瓦会议召开作出积极的努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125日至2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决定召开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同时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他有关国家的代表参加。419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周恩来为中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426日,日内瓦会议在万国官开幕。由于美国和韩国代表极力阻挠,朝鲜问题被搁置,印度支那问题成为日内瓦会议的主题,美国向法国施加种种压力,并加紧策划对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干涉。为促使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国代表团利用英法和美国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的分歧,在会外与英法代表频繁接触。最终经过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于721日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周恩来总理如是总结:日内瓦会议的成就证明,国际争端是可以用和平协商的方法求得解决的。现在世界上赞成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根据吴建民《外交案例Ⅱ》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内瓦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中国的影响。
6 . 1960年至1964年,中国与14个亚非国家建交,并同11个亚非民族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同时,中国努力谋求同西方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964年中法建交。这表明当时我国(     
A.开始独立自主地登上世界舞台B.打破了美国孤立封锁的政策
C.制定并实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积极联合新力量以突破困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中、在外交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序号新中国外交制度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本参照前苏联外交部的模式、筹建外交部各地区司局和职能司局的组织机构,构建外交部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
1950年初,外交部决定把中国人民大学等作为职业外交官培训基地。周总理还在1955年制定了《培养外交干部十二年规划》,健全外交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步骤的完善外交岗位体系和外交工作程序,根据调来的干部的语种和特长,规则了一个各地区业务司的编制,并把各司的各级干部配备好、以使全体干部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职
早在1951年第一次使节会议上,周总来就提出了规章制度建设问题,强调“应当规定一套制度,大家必须遵守”。建国初期,外交部人事处就制定了有关人事工作方面的规定、办法、注意事项等40余种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过外交制度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
8 . 1954年4月,苏、美、英、法、中五国外交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的殖民战争。这体现了新中国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国际地位的提高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功实践D.全方位外交理念
2022-01-27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著名冷战史专家沈志华指出:“1950年初毛泽东访苏,迫使斯大林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其结果是苏联将要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为了保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斯大林必须实现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控制,以替代在中国东北丧失的战略地位。于是莫斯科决定积极支持朝鲜发动突击战,迅速统一朝鲜半岛。"从中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的结论是
A.苏联和朝鲜合伙阴谋发动了朝鲜战争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导致朝鲜战争爆发
C.新中国的对苏外交政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D.毛泽东个人的政治决断力征服了斯大林
10 .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两国
A.积极地推行不结盟政策B.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D.走上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