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7 道试题
1 . 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2019-06-08更新 | 10243次组卷 | 87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Ⅰ)
2 . 下面为1952〜1957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时间1952—19551956—1957
科研项目数据(项)100400

A.社会主义建设激发了科研热情
B.冒进思想已经波及科研领域
C.国家逐步迈入了“科技的春天”
D.社会生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2019-06-08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9月24日 《每日一题》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3 .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12-1918年)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在这段时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一五”期间,不仅原有的工业企业得到大规模改建、扩建,大批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工业也迅速建立起来。重工业方面,能源基础、原料基础的建设以及机器制造业都发展迅速;轻工业方面,建材、纺织工业等都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一批中国过去没有的现代化工业骨干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械、新式机床、精密仪表、无缝钢管以及国防军工企业等,都纷纷建立起来。到1957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

1957年钢煤电等生产的增长幅度

项目

钢产量

煤产量

发电量

比1952年增长

296%

96%

166%

比1949年增长

33.9倍

4倍

4.5倍

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长

5.8倍

2.1倍

5.2倍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3)阅读材料三,概述“一五”期间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2019-06-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3年底开始实行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以上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B.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2019-06-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新年画《又增加了两分》(局部),描绘了一位年青的姑娘在麦收劳动中表现优秀,获得了集体评工会增加的两个工分。这反映了当时

A.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
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男女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
D.互助劳动提升农民积极性
2019-06-05更新 | 821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1954年股金证)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农业合作社在全国确立
B.民族资本主义已然消亡
C.手工业改造的有效推行
D.公私合营如火如荼开展
2019-06-03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4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19年暑假作业总动员》高二历史
7 . 1953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推行统购统销政策,在农村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在城市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由经营粮食。这一政策
A.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标志计划经济体制已正式建立
C.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实际需求
D.适应了农村土地改革发展要求
2019-06-03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8 . 下图反映的是1953年5月,为进行即将展开的普选,全国各地积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展开普选宣传活动。这

A.促进了《共同纲领》的制定
B.体现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的特点
C.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D.表明全国人大召开的时机日益成熟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了英国以外,在16到18世纪的尼德兰地区(荷兰),法国西北部、德国等地的乡村手工业都有发展。这种乡村工业的主要部门是乡村纺织业,后来为冶铁业、制革、制皂等行业。在英国的维尔特郡,当本地羊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至少17世纪起,呢绒商就向北至林肯、东至肯特的那些郡收购原料,有时还到北爱尔兰收购,而产品都是运往本国乃至欧洲各地。在1640年,英格兰乡村劳动力参与工副业的平均比例大约60%。由于乡村人口广泛参与工业活动,致使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得以改观,西欧的由家庭从事的手工业生产逐渐被商人资本所支配,手工业者逐步变成工人,使传统的农民家庭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内制工业”。西欧的传统乡村工业,为产业革命和经济起飞准备了重要条件,被称为“工业前的工业化”(原始工业化)。

材料二   中国传统乡村工业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家庭手工业。特别是手工纺织业。但这种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原因却是地主对佃农的残酷剥削和紧张的人地矛盾。作为副业的乡村手工业自始至终就是传统农业的天然和必要的补充,成为传统社会的乡村调节人地矛盾、维持生活的一条基本途径。中国的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到明代中后期达到一个顶峰,但中国却并未因此而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叶春辉《中国传统工业化发展研究》

材料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1956年,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欧传统工业发展相比,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手工业没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工业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异同。
2019-05-29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树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是我国某时期的一幅农村宣传画。这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公有制基本确立
B.小农经济形态不复存在
C.农业合作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土地自主经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019-05-29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9月29日 《每日一题》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每周一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