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8.5%,粮食产量增长了44.79%,国有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87%,国有工业总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到了60%。这说明,当时中国
A.已具备工业化建设的物质基础B.国有经济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
C.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初步改变D.私营工商业经济已严重衰落
2 . 1953年9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凡是工业建设比重较大的城市,要迅速组织力量,抓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小城市一般不再扩大基本建设,只进行一些必要维修工作。这个指示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求
A.集中资源建设工业化基础
B.限制城市入口的过快膨胀
C.优先发展沿海的工业城市
D.重新规划工业城市的建设
3 . 下图是1954年华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丁浩创作的一幅宣传画《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据此可知
A.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逐步展开B.妇女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主力军
C.国家工业落后状况得到了改变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局面未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展开工业化建设。下表为工程项目分布与投资情况表。
区域工程项目计划投资实际投资
数量比重%资金数额/万元比重/%资金数额/万元比重/%
东部96.00524332.59534582.72
中部3724.6860472729.9048726224.84
西部4832.0057976228.6755110128.09
东北5637.3478525638.8286951444.34
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     
A.工业布局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B.社会主义改造稳步推进
C.东部地区受战争影响出现衰退D.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2023-12-23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某学者认为,“一五”时期,国家以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项目建设为核心,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的一系列做法,对于奠定工业发展基础、平衡区域发展差距、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壮大国有经济、推动城镇化第一次高潮以及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B.计划经济顺应了重工业的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D.工业化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循环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内部的格局整齐严密,内城将禁宫大内、政府机构和居民区分开,居民区依直线划分为东西南北整齐排列的108个坊,有专门的里长在早晚负责启闭坊门。长安的东西两市,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可能想到的物品,除了征收税赋和管理市场之外,政府不对商业活动进行更多的干涉……大食、天竺、大秦的商人和僧人,东南亚商人,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学问僧,甚至还有非洲人往来于长安。

——李夏恩《忆昔开元全盛时》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也实行过对外开放,不过那时只能是对前苏联、东欧开放。以后关起门来,成就也有一些,总的说没有多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胡伟国《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都城长安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清朝“闭关自守”的表现。
(3)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政权组织,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是开展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1953年开始,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设。这些举措说明
A.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
B.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
C.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D.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法治的完善
2019-02-02更新 | 507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018-03-01更新 | 782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9 . 坚持道路自信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摘编自《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

材料二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条道路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跨越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认识?
10 . 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92.9%7.1%
工业总产值100%
商品零售额95.8%4.2%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解放战争刚结束
C.改革开放大力推进D.实行土地改革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